春節期間閱讀星雲大師奇文〈騙術奇譚〉,感到好笑又好氣。貪念自古根深柢固,無所不在,星雲大師卻能以不貪不求堅持和修為一一化解,體驗到「騙人的人起於貪心,受騙人的也因貪上鉤」的智慧。
星雲大師騙術奇譚舉了八個案例,其中要捐剩餘砂石鋪路、捐米助僧、捐遺產辦佛學院、訂素宴先收稅的騙術如出一轍,先設下讓受贈者可獲得利益的陷阱,再遊說受贈者出一筆運費,運砂石運米糧或繳稅、安置捐遺產家屬的飯店開銷,乍聽合乎邏輯也合理。
這是騙術高明的地方,讓人直覺合理,吞下騙術的鉤子上當。其實背後是獲得暴利的貪心沖昏頭,利令智昏,貪念遮蔽了智慧。
星雲大師以「錢財的往來應該是先來後去」,即先有收貨或收入再付運費、繳稅,斷無憑空先付錢的常識,一一化解騙術。表面上這是常識,說破了大家都懂,關鍵是大師堅守不貪的戒律,沒有被貪心迷遮智慧。
除了以不貪的智慧破解騙術,難能可貴的是「了解」 騙徒的心理和詐騙動機「甘心被騙」。興辦孤兒院時為了照顧孤雛,冒著被騙的風險甘願先出車錢。這不是被騙而是權衡輕重的智慧,與寧可被騙不忍孤兒多受一天苦的慈悲。
明知是騙局,大師為了保存文友的面子,裝做不知道順勢濟助貧窮文友,將被騙轉為助人,不瞋不慍,持續數十年,甚至隨著物價漲價增加濟助金額;分等級協助大陸地區蓮友興辦佛寺、護持佛寺,這些都是出於大愛。有大愛才能原諒騙你的人進而導向正途。
對於惡記者「寫你花邊新聞」的恫嚇,「拿錢來擺平」的勒索,大師則有剛強的一面,除了用胡適「譽之所至,謗以隨之」自勉,使出不怕磨難不畏流言的金剛心對抗惡勢力。
有了這些騙術的經歷,大師說出他的體驗:增加了對人心的了解,體會到不能輕易貪圖錢財,否則到最後吃虧的是自己的因果關係。
騙徒和被騙的人都出於貪念,只見別人享受美好的果,不見別人努力流汗的因,只想享受豐盛的成果又吝於出付,只想一步登天,所以會設陷阱騙人,或容易吞鉤上當。劉峻谷(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