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金門是兩岸的和平橋梁與教室

文╱蘇嘉祥(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2016.02.15
1181觀看次
字級

不久前到金門走了一趟,停留四天三夜,目睹兩岸從先前橫眉對峙、冷血交戰的慘酷,到目前同胞情濃,交流互動的溫馨,感觸良多;尤其看到年輕一輩大陸同胞在金門看「戰史館」一派輕鬆,不以為意,覺得兩岸如親似友的未來可以期待。

這一回時間較充裕,又有金門大學熱心的溫老師嚮導解說,走遍金城、烈嶼,甚至北山、古寧頭、瓊林,參加夜間走訪文化古蹟團,看到不一樣的金門現況,也意識到兩岸同胞認同「一家親」的感覺。

六十多年前發生在古寧頭、北山的慘烈戰役,同胞死傷無數,海濱仍有反登陸鐵製軌條砦,北山民居村落裏到處可見屋舍牆壁彈痕累累在目,多處巷弄間也曾傳聞當年死傷太多,夜間無人敢外出……。

參觀「古寧頭戰史館」時,看到令人感動一幕,台灣的導遊帶著一團小三通來金門的大陸旅遊團,他們一語不發跟著看簡介古寧頭戰役的電影,又隨著導遊看四周的古寧頭大捷坦克車在海灘的「勝利壁畫」,保持中立卻帶著俏皮的解說:「各位看看這幅壁畫,站在上頭活跳跳的,是國民黨的國軍;躺在底下死翹翹的,是共產黨的解放軍……。」

這一團陸客不但沒有生氣,也沒有人拒看,幾位年輕人還放聲大笑,似乎大家都已經看過太多政治宣傳文物,見怪不怪;從電影到壁畫,他們似乎也體認出上一代做了很多讓人傷心的事,此時,大家要享受生活、把握當下,不要再重蹈覆轍……。

金門旅遊局安排每晚從「總兵署」有一個兩個小時的「後浦小鎮」文化歷史參訪活動,走一趟可以看完最繁華金城地區重要景點,參觀的遊客八成是大陸來客,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來金門,但是只有三成是福建人,許多來自上海、浙江,甚至北京。

參訪過程少不了看到六十年前國民政府轉進台澎金馬後,如何部署金門防線,如何建設金門經濟,保護閩南文化……,行程包括「將軍第」、「陳氏宗祠」、「浯江書院」(朱子祠),相對於彼岸廈門這幾年快速發展,急劇拆除老屋,金門的傳統屋舍保護較好,朱子祠列為國家級文物,顯現中華傳統文化獲得較完整留存,老陸客聽看解說,津津有味,年輕的也對古戰場頻頻拍照,意趣盎然。

台灣和大陸有海峽天險,相隔甚遠,大陸常常以「海東」、「海西」形容台灣和福建的相對地理位置;海峽太大,實在無感。

但是,在金門看廈門,「一衣帶水」近在咫尺特別有感,尤其到了小金門烈嶼,舉頭就見廈門高樓群,更覺這麼近的兩地,過去六十年來,居然有截然不同的生態、文化,實在不可思議。

走在古戰場、戰史館,拜訪菜刀店,看到炸彈殼變菜刀,驚覺過去的中國人怎會糊塗做了這麼多傻事……。

走一趟金門,喜見大陸同胞也愛上金門,他們不是光為購物而來,他們來看閩南文化、看國共那段荒唐歷史;我們則看到兩岸的友誼橋梁穩固,前景曙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