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瑜綜合外電報導】收藏在中國大陸四川省重慶圖書館長達六十年,鮮為人知的經卷,經過考古專家比對,確認它屬於唐代,最晚不會超過五代十國,距今有千年歷史,目前尚待考證的是經文是否玄奘大師手書。
該經卷為長八百公分,經卷正文保存完好,基本上沒有蟲蛀的痕跡。在卷尾中間,有「三界寺藏經」的藍色蓋印,顯示這份千年前的經卷曾經安放之處。卷首下方,寫著「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重慶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志昆表示,經卷入藏重慶圖書館的過程目前無從查考,只有極少數古籍善本的研究專家,知道這份存放在一尺香樟木盒裡的經卷。
關於經卷的年代,專家反覆將它與另一份館藏的唐代手抄經卷比對,結論是依據兩份經卷所用的紙張材料、墨色及書寫人的筆跡,其相似度高達九成以上。
三界寺是晚唐五代敦煌佛教團管轄的十七寺之一,位於今敦煌莫高窟第十六窟前方。西元九百年前後,甘州回鶻攻打敦煌,三界寺及其藏書被毀。西元九○五年,張善才主持重修,五代時期,又蒐集各寺經文修補藏書。
王志昆表示,經卷的年代可確定為唐代,但其經文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有可能是玄奘大師的手書,目前尚待專家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