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主席之爭,「本土化」一詞浮上台面,民進黨的「專有名詞」,國民黨居然搶著用,令人匪夷所思。
前立委沈富雄將本土化比喻為原生的薔薇,外來種是嫁接的玫瑰,這說法太過複雜,依照民進黨的理論,「本土化」就是「去中國化」。懂得蔬果嫁接的人都知道,原生種沒有比較優良,外來種不一定差,端看品種的選擇和因緣變化而定。
若政治原生種體質相對比較好,台灣除了國民黨之外,其他政黨都屬原生種,為何只有民進黨稱之「原生薔薇」?又為何只有民進黨獨享本土之名?
身處台灣,不管省籍或新住民,無關誰居住多久,那個不是愛台灣?
同住在一個空間,卻被畫分成「本土」和「外來」,若不是為了政治利益,或黨內團結沒內鬨,誰相信?
換言之,國民黨兩個女人之爭,從「防洪」到「本土化」,越接近投票日,猛藥愈下愈重,萬一將「本省」和「外省」都搬出來,對國民黨絕非好事。
星雲大師多年前為文〈去中國化之我見〉,精闢的論述省籍和族群問題,苦口婆心的奉勸政治人物,努力促進族群和諧,要有「同體共生」的觀念,千萬不要搞分裂。
希望兩位參選人致力於解決政治紛亂及兩岸共處等議題,提出一套解決方法,別把「省籍情結」搬上台面。
陳天賜(台中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