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手術台上,醫師圍著患者進行腦部神經手術,而患者手指卻靈活彈奏吉他!中國大陸深圳第二人民醫院腦科中心二十五日為一名罹患「音樂家手」病症患者,成功實施腦起搏器手術,患者在意識清醒狀態下,邊進行開顱邊彈吉他。該院功能神經科主任蔡曉東說,此次通過「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書寫痙攣在中國是首例。
《南方都市報》報導,躺在手術台上彈吉他的李先生,今年五十七歲,吉林人,是一名吉他音樂家。二十多年前,發現右手中指僵硬。隨著病情加重,李先生完全沒辦法彈奏吉他。多年的音樂夢,李先生沒有放棄,輾轉多地尋醫。
今年一月,李先生偶然得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可以用手術方式根治他的疾病。經過醫生診斷,李先生患上了「局灶性肌張力障礙」。
蔡曉東說,因這種疾病多出現在演奏家,也被稱「音樂家手」。該病症狀是在重複一項平時熟練動作時,肌肉僵硬,無法完成動作。
蔡曉東解釋,手術方案就是將醫用電極(俗稱「腦起搏器」)植入患者腦內,用醫用電極的輕微電刺激改善患者病灶處的腦部功能。電極需要依靠電池驅動,而電池是植入患者肩胛處的皮膚下面的,十年後可更換電池,到時只需局部麻醉,半小時就可完成更換手術。
蔡曉東指出,手術難度在於,醫生須準確找到患者腦部的病灶,然後在病灶處植入電極。
至於如何給大腦植入「起搏器」?據報導,蔡曉東醫生團隊先給李先生進行局部麻醉,在左腦丘腦片區鑽了一個一公分的小孔。鑽孔後,找到患者VIM核團,將微電極電信號紀錄針放入。這時,李先生需要彈奏吉他,通過吉他的彈奏,紀錄針會記錄下彈琴時,腦部發出的信號。彈琴動作與腦部信號相匹配,這時醫生通過電極放電,在腦部不同深度進行刺激,看李先生彈琴時的手部反應。
手術植腦起搏器
報導指出,手術效果「立竿見影」。李先生在手術台上,完成多年來無法完成的吉他彈奏「輪指」。當醫生問他,「你感覺手指功能恢復了多少?」李興奮說:「恢復了百分之八十。」
這時取出紀錄針,同時在病灶處植入醫用電極(俗稱「腦起搏器」),設置好電極的參數後,接下來就要對患者進行全麻。將電線從頭部皮下引入到鎖骨上胸部位置,接入電池。經過三個小時,李先生順利完成了這次手術。
腦深部電刺激術這種治療方法,至今僅二十年左右時間。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超過兩萬人接受了腦起搏器治療,目前中國國內已有近七千人植入腦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