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食安風暴後,食品標示成為民眾選購產品的重要資訊,不少民眾發現,購買泡麵等食品,標示數十種成分、化學名根本看不懂,質疑「標示有用嗎?」一場食品標示座談會上,專家認為複雜的食品標示,無法提供資訊,提出以QR code掃描來取得資訊,取代一大串標示,才能發揮功能。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智慧型標示確實可以討論,但必須所有業者有足夠的資源、能力做,需要凝聚業者共識,逐步實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表示,確實不少人討論「智慧型標示」方法,以醬油來說,若消費者想知道醬油含有哪些成分,可透過產品包裝上「QR CODE」掃描得知,就不用所有成分都標在包裝上,只要標示「民眾直接想知道的內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