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周俊勳,這個名字國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現在的國小學生應該非常熟悉,國小國語課本南一版第十七課「紅面小棋王」,講的就是周俊勳的奮鬥故事。
周俊勳背後也有一段辛苦的過程,他因為從後頸一直到正中鼻樑,滿布猩紅的胎記,讓他除了必須辛苦練習外,還得從小面對異樣的眼光、嘲笑和排擠。
他從六歲開始學棋,也因為接觸圍棋,讓他擺脫對於自己臉上猩紅色胎記的自卑,以及被人嘲笑的陰影,重新開始與人接觸,並找到生活的目標。
因為從小就被同學譏笑為「魔鬼」、「陰陽臉」、「黑白郎君」,所以小時後的周俊勳非常不快樂,不過也養成不多話跟冷靜的思維。開始學棋後,迅速嶄露頭角,國小三年級拿下亞細亞航空盃圍棋賽冠軍、十四歲成為職業棋士、十五歲囊括了「名人」與「國手」兩大頭銜,國三之後被稱為「紅面小棋王」,高職後,打進世界八強,二○○○年成為本土第一位九段棋士,隔年與我國旅日名將林海峰攜手打進世界四強。
不同於林海峰、王立誠、張栩等大量台灣旅日棋手,周俊勳是本土訓練養成,其中有到過大陸拜師,回國後加入台灣棋院,一直以來都是代表台灣出賽,堪稱台灣本土棋士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