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這一役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可惜的是幾位表現優異的立委像丁守中、林郁方、楊麗環、江麗貞等,一一中箭落馬,他們代表的是,國民黨無法以政績說服民眾,特別是食安、居住正義與核能等問題,最關鍵的還是經濟不振,讓台灣民眾不耐,連鐵票都鬆動。
三一八學運時,馬團隊完全忽略年輕世代抗議黑箱與對國會朝野協商機制的不滿,這個從反服貿引爆的公民運動,其實就是年輕世代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呼求,國民黨高層卻未感受到年輕人的焦慮。二○一四的九合一大選,年輕世代除在新媒體上串連,給國民黨重重教訓外,更在新媒體環境的營造下,讓柯文哲一舉擊敗國民黨的明日之星連勝文。
國民黨一直沒有記取痛苦教訓,讓綠營有機可趁,「時代力量」的崛起,除了綠營禮讓,「萬人送仲丘」與三一八學運讓洪慈庸、黃國昌、林昶佐這些新生代找到著力點,讓國民黨老將相繼落馬。
周子瑜道歉風波,更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刺激年輕世代的反感與反中情緒,三一八的反服貿骨子裡就是在反中,可惜從馬總統到朱立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表達政府堅定立場,結果改寫了台灣民主的歷史,第三次政黨輪替登場。
忽略首投族與年輕世代的感受,就是國民黨一連串敗選的核心因素。未來扮演反對黨的國民黨,是否真的痛定思痛,放下身段,重新了解年輕世代?重新回到草根了解台灣民眾的心聲?
孔令信(台北市/銘傳新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