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日治時期唯一為「台灣人喉舌」、樹立台灣報業史里程碑的《台灣新民報》日刊版,最近由台南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及六然居資料室共同合作,完成復刻出版。
台史博指出,日治時期台灣有官方的「御用三紙」,即《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新聞》及《台南新報》。
唯《台灣新民報》突破困境,走出貼近台灣民眾脈動的路線,以「日刊」的形式,即時呈顯台灣人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言談,堪稱是「台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
日治時期的台灣民報系列,先後以「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興南新聞」之名發行,從月刊、旬刊、周刊到日刊,在在展現台灣人知識視野已日益開拓。
台史博助理研究員劉維瑛指出,《台灣新民報》的社長由「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擔任、出身台中清水的仕紳楊肇嘉任監事、發行人為林煥清。《台灣新民報》日刊的發行,既樹立台灣報業史的里程碑,也象徵台灣人的資本已擁有經營日刊報紙的能力。
一九七三年,東方文化書局曾影印出版台灣民報系列四十冊,這波復刻,引發學者對日治時期台灣的文化啟蒙,可惜只出版到一九三二年的周刊,未復刻日刊部分。這是首次以紙本復刻《台灣新民報》。
二○○一年,台文館將日本學者中島利郎捐贈的《台灣新民報》日刊以數位光碟的方式發行;二○○八年,台史博出版楊肇嘉「六然居資料室」典藏的《台灣新民報》電子書。之後台史博又典藏了部分《台灣新民報》,此次復刻是奠基在上述各單位的基礎上,也是歷來最完整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