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褲」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出主人的生活軌跡與習性。圖/徐如宜
養褲達人「養」出的方型痕跡,原來是打火機。
【本報高雄訊】聽過「養褲」嗎?不同於洗褲,養褲是將牛仔原色褲穿出符合身形的皺褶或養出貓鬚、水波紋等不同色落,獨一無二。養一條褲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外人認為走火入魔,養褲族卻樂此不疲。
為什麼要養牛仔褲?養褲達人黃柏文表示,從「養」出來的褲子可以觀察主人的生活軌跡與習性。
養褲族陳鋅鴻花了兩年半養條靛藍原色褲,褲子隨著自己的腿型起了色落變化,成為他記錄生活的方式;劉庭光的牛仔褲左大腿有片髒汙,是寵物吃藥時吐在褲子的印記,加上常要蹲下來照顧毛小孩,胯下和屁股旁邊都穿破了,「這件褲子是和寵物一起養出來的」。
「養褲不等於不洗褲」,養褲族林士玄說,褲子當然還是得洗,完全不洗太恐怖;養褲原則是少洗、常穿,因為常洗會大塊褪色影響色落,難養出特色。
養褲族還有小撇步,有人會在牛仔褲外頭再套一件褲子,增加摩擦力;有人在口袋塞鏡頭蓋或打火機,想養出圓形、方形痕跡;也有人穿牛仔褲睡覺、反穿牛仔褲、用咖啡豆摩擦牛仔褲等方法,加速色落形成。
業者著迷 借「褲」給採椰工人
泰國「椰子褲」在養褲圈中堪稱一絕,為製造自然又充滿使用感的水洗效果,業者會將原色褲「借」給需要常常爬樹的採椰子工人,再收回清洗當老褲賣,讓不少人驚豔、著迷。
椰子樹長得又直又高,採椰子工人必須用手腳環抱夾住主幹支撐身體,在樹幹上爬上爬下,這種姿勢將牛仔褲胯下向兩側撐開,不斷磨擦會讓原色牛仔褲產生誇張的色落。椰子褲大本營泰國曼谷恰圖恰(Chatukcha)假日市集,大概有二、三十攤賣椰子褲。
品牌特有品 冠軍褲成水洗褲
高雄市文化局執行文創人才駐市計畫,邀金斯大Jeansda在駁二大義倉庫展示養褲作品,讓民眾認識牛仔褲文化。養褲著重自然,刻意拿剪刀弄出一個洞、一個洞,可不符合養褲精神。
金斯大去年舉辦養褲大賽,冠軍褲得主「黑豆」,褲檔兩側呈現貓鬚色落,褲腳養出漂亮水波紋,膝蓋後方有蜂窩色落,口袋的隱藏式鉚釘磨破,在養褲族眼中是一條「完美到爆」的牛仔褲。日本專家還將這條冠軍褲製作成水洗褲,成為品牌特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