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面鏡子 美德是前往天堂之路

文/滿濟 |2016.01.15
1482觀看次
字級

天堂的床鋪為慈悲、辛勤的人設置。

天堂的花朵只為良善、語言誠信的人飄香。

二○一五年歲末,本山首開先例舉辦二個梯次的「萬緣水陸法會」,星雲大師為了抒解住宿的問題,不忍心讓信眾冷天打地鋪,於是分為南北、海外地區,讓信眾在一日精進法會後,能享有溫暖的床鋪,一夜養足體力、精神。這是一位有德者把內蘊的慈悲化於護眾的行動。

《世界是一面鏡子》,雙周五登出,才到第三篇,就獲得山裡師兄弟的鼓勵與關注。「夜合」在大雄寶殿旁,我都不知道?夜合長什麼模樣,可以拍照給我看看嗎?「夜合在大殿兩邊,接近會館階梯旁還有含笑,你們知道嗎?」花開四季,人們走過,心裡念著,眼裡看著,始終不變的風景,就是自己所製造的「煩惱」。娑婆謂之「堪忍」,忍世間流轉帶來的「八苦」,而這八苦的根源,都來自「無明」。

「無明」即是,我們總是花太多時間關注他人,總是花太少時間關注自己,我們對他人的缺漏了如指掌,卻對自己一無所知。生命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努力認識自己。人的心總攝「四聖六凡」,同一顆心,凡聖無別;同一顆心也能開啟天堂、地獄的門。

想上天堂的人應該不少,人要如何領得到天堂的「護照」呢?佛陀曾經這麼說著。

有一天,離車國的摩訶利王子,前來聆聽佛陀講解《帝釋所問經》。佛陀詳細的解說、敘述,摩訶王子認為佛陀一定見過帝釋天。他也想要明白成為天界需要的資格、條件是什麼?於是,王子頂禮向佛陀提出心中的疑問。

佛陀答道:「摩訶利!我確實認識帝釋,也很清楚他成為帝釋天的經過。」佛陀告訴摩訶利王子,身為諸天王的帝釋的某一前世是摩卡拉村子一位名叫瑪伽的年輕人。他的心地仁慈、良善,對別人的苦難總能生起悲憫之情,他結合同村的三十二位青年,從事很多的社會慈善、公益活動,例如鋪橋造路、建設公共休憩涼亭、或提供醫藥給生病者,讓他們恢復健康,以及免費為貧苦者建設房舍,讓他們免於露宿之苦。

除了勤於為窮苦人服務,他一生中並奉行七項義務:

奉養父母、尊敬長者、言語溫順、不背後說人閒話、慷慨大方、不貪婪、待人誠信 、不輕易動怒。

由於瑪伽在那一生中具足無量的善業和正直的德行,他所積集的福德,使他往生為帝釋。

千年前,佛陀為摩訶王子說著這麼一個故事,從凡人前往天堂之路,所要具備的善行、德業。這七項的「自我修養」,其中,不背後說人閒話、不輕易動怒,這二點,相信能做到的人是不多的。天界原來不是雲端的傳說,而是腳踏實的自我健全,圓滿我們自心的「道德」。

二○一六年的序幕已拉開,冬季的黃槿開得何其鮮豔動人,心如鏡,應時時拂拭,攬鏡自照。想度盡苦卮,要努力洗盡洗淨習氣的塵泥。天堂的護照是發給心有仁慈美德之人,天堂的修煉之路,要靠保持悲憫、良善的勇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