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少子化衝擊愈來愈大。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明年起後頂大高教藍圖,教育部會引導大學分成五類,透過不同評鑑指標,讓大學「校校有特色,生生有希望」。
吳思華表示,為讓大學資訊更公開,目前研擬的高教創新轉型條例將賦予教育部更多公權力;列入輔導的學校,教育部可公布更完整資訊,包括學校名單。擬下會期送立法院審查。
他說,頂大五年五百億經費今年結束,明年後頂大計畫從民國一○六到一一○年,整合頂大、教卓及典範科大等計畫,每年有一百五十億到一百六十億元經費,分配給九十到一百校,五年將投資八百億元在高教。
吳思華指出,每校歷史、老師和學生組成不同,大學發展及教授升等不宜以學術論文篇數當作唯一評比指標,應該有所改變。教育部規畫後頂大計畫,大學將分五大類,包括國際卓越特色、學習創新、科技創新、專業聚焦及區域創新整合。
吳思華解釋,國際卓越特色的學校應有數所,將以國際標準辦學;有些學校則發展學習創新,有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或內容;科技創新學校強調產學合作、創新創業等內容。
他並指出,現行教學卓越計畫,很多國立學校未上榜,因為教育部用單一標準評比所有學校,因此藝大、體大、教育大學等專業型大學都不會入圍。他認為,這些學校的專業對國家幫助很大,將協助大學專業聚焦,不能用綜合型大學標準評比。
區域性大學可跟中小學合作,這也是一縣市一大學的理想。吳思華表示,學校分類初期也可以選擇兩類,例如成為學習加上區域型等。各類大學要用什麼標準評鑑,下周的大學校長會議,會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