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希諴
「阿芬啊,給我喝稀飯。」八十八歲罹患失智症,因消化道出血與泌尿道感染住院的黃老先生,對著媳婦阿芬說。
「阿爸,已經給你灌牛奶了。」
「我不能一直喝牛奶,營養不夠。」
「醫生,我要喝稀飯。」查房時,黃老先生對我說。
「阿公,你腸阻塞,不要急著進食─」
「我肚子餓啦…」
「我幫你打營養點滴」我知道老一輩的人,非常相信打點滴注射營養的功效,暫時安撫了他。
黃老先生的女兒(阿芬的大姑)來探視時,黃老先生又抱怨說:
「女兒啊,他們跟阿芬都不給我喝稀飯,我真的會被餓死…。」
由於黃老先生的主要照護者是阿芬,大姑跟阿芬說:「阿芬啊,阿爸說她再不吃稀飯,身體不會好起來。是不是給阿爸吃些稀飯?」
「周醫師,我大姑跟小叔說:為什麼不給阿公吃稀飯?讓我壓力很大,好像很不孝順。」
「妳請他們來開個家庭會議,我來主持。」這時必須整合全家人的關心,才會有幫助。
會議決定,按照阿公的心願,讓他回家居家照護,接受灌食。
門診時阿芬來幫忙拿藥時說:「阿公一直吵著要吃稀飯,我大姑問我,可不可以給阿公吃稀飯?周醫師,你可不可以再幫我們開個家庭會議?」
結果家庭會議一直都開不起來,因為大姑說她都很忙。
「怎麼辦?阿公說:寧願吃死也沒關係。」我去居家照護時,阿芬跟我說。
「阿公已不再做侵入性檢查與治療,腸胃道消化差,我們就盡量減少傷害。」
「對啊,上次吃稀飯連米粒都一起拉出來…」看護在一旁說。
「可是,阿公這樣說,好像我很不孝?」
「阿公失智,老人家沒有醫學知識,不知道硬吞下胃腸,腸阻塞比死還難過。就好像小孩子不知道玩火很可怕,一直要求要玩火,不可以答應。」
「對,除了給阿公身心靈平衡,全家人也應溝通,加上居家醫療團隊,才能讓阿公在習慣的社區裡,安渡餘年。」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