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腸病毒主要流行為春夏兩季,今年受暖冬影響,最近罹患腸病毒的病患仍不少,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約一成。醫師呼籲,勤洗手及注意個人與環境衛生清潔,可預防腸病毒上身,幼童若出現嗜睡、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嘔吐或活動力降低等情形,應儘速就醫。
兩歲六個月的張姓男童出現發燒、手腳長紅疹與水泡、哭鬧不安及拒絕進食,阿嬤洗澡時甚至發現連外生殖器丸也有紅疹水泡,趕緊帶到醫院看診,經檢查確診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立即住院治療,五天後出院返家。但男童回診時,卻發現媽媽的手部也長了紅疹水泡,經檢查確診因照顧病童而感染腸病毒。
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腸病毒具高傳染性,主要經由接觸病毒汙染的食物、玩具、口水等傳染,也可經由飛沫、咳嗽傳染,六個月大至六歲幼童因體內沒有抗體,容易出現高燒、喉嚨痛、手腳長水泡等明顯的症狀;成人也會遭到感染,但通常因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反而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高佳慧說,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兩到十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就會有病毒存在,具有傳染力,通常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從發病前到發病後,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八到十二周。病徵主要在口腔黏膜出現水泡或潰瘍,或雙手、雙腳和臀部皮膚會出現小粒紅疹或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