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2年法華經譜成梵樂 曲長2千分鐘

羅佑純 |2016.01.11
4040觀看次
字級
蓮華佛學園師生以古箏表演《妙法蓮華經》中的片段梵樂。 圖/記者楊祖宏
蓮華佛學園園長修慈法師(右三)與梵樂創作團隊林姜美(左二)、音樂總監李秉宗(右二)等人,感謝大眾十二年來的等待與默默支持。圖/記者楊祖宏
專為梵樂CD設計的銅鑄佛塔收納櫝。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羅佑純新北報導】耗時十二年、斥資一億六千萬元,音樂演奏長度達二千分鐘的《妙法蓮華經》梵樂日前完成,蓮華佛學園園長修慈法師九日在華梵大學曉雲導師館舉行慶功宴,除了感謝妙地風光創作坊製作人林姜美、蓮歌子、李秉宗等音樂人,共同成就這部歷史大作外,蓮華佛學園師生也現場演奏部分梵樂內容,讓大眾先聽為快。

在梵音法鼓團法緣法師的隆隆法鼓聲中,為慶功宴會揭序幕,修慈法師向大眾報告梵樂的製作過程,也感謝總製作人林姜美、蓮歌子、李秉宗等音樂人,以及默默護持的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市北五區姚明月督導,十二年來始終不放棄。

林姜美指出,《妙法蓮華經》梵樂分為歌唱版與純音樂修行版,包裝則有精裝、平裝兩種。精裝的外觀設計成銅鑄的三層樓佛塔,曉雲法師盤腿坐在二樓中央,兩套CD及《法華經》經書,分別放在第一、二層佛塔裡。而平裝版的包裝,則設計成木造平房,一拉開側邊木板,即可看到CD與經書,「兩種包裝都是我設計的,光是精裝版的銅鑄佛塔,已經三十多公斤了。」

歷史巨作 眾緣成就

「這部作品邀請了六十多位,兩岸三地及新加坡、巴西、美國、加拿大的音樂人編曲,二百多位歌手參與錄製,工程相當浩大。」修慈法師表示,目前已分送好幾套CD到世界各大寺廟,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日本的佛教大學聽聞消息後,也紛紛請購,「我們希望全世界每個國家,至少都要收藏一套梵樂。」

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是天台宗第四十五代傳人,《法華經》是天台宗根本經典,修慈法師是曉雲法師弟子,自然也知道《法華經》的重要,然而《法華經》有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卷數、字數之多,想要譜成樂曲傳唱,難度很高。

修慈法師一直希望能將《法華經》譜成曲,十二年前得知,信徒林姜美發願要把《法華經》譜成曲,法師大表贊同,但他知道,若要成就這麼大的佛教事業,必然需經過許多魔考、障礙,因此法師一直支持著她。

堅持信念 永不退轉

「她真的是九死一生,十二年來通過一百零八場魔考,才能成就這部作品。」修慈法師指出,林姜美為了作品,有段時間頻繁往返兩岸,有時要強忍身體不舒服,坐著輪椅搭飛機去上海討論。

「有好幾次,聽說她病到爬不起來,我去看她時,她臥躺在沙發上,堅持與其他音樂人討論編曲。」修慈法師談及過去點滴,總為林姜美感到心疼,卻又為她堅持成就佛事的毅力佩服不已。

從草創時期就加入創作團隊的蓮歌子笑說:「當我聽到她說,要把《法華經》譜成曲,真的覺得她瘋了,可是沒想到十二年後,她竟然完成了!」蓮歌子感謝林姜美,在創作與錄音過程裡,始終關心著參與的歌手與工程人員,「因為她的堅持與照顧,大家在創作的路上,沒有生起退轉心,才能共成佛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