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明珠、 黃自強、 網路
大都會讀書、工作機會多,往往吸引著外地人口聚集就學、討生活。不管是什麼身分,免不了要找個地方住下來,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租屋便成了首要選擇。由於政策、思惟方式不同,世界各地的租屋文化也是五花八門。本周起一連三周的專題,〈全球視野〉特別帶領大家走訪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德國等國家地域,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租屋這件事!
日本
租屋花樣多
學外語培養漫畫人才
日本租屋手續繁瑣,通常須通過不動產公司,並一次簽兩年約。簽約時會被要求提出保證人的收入證明與印鑑,經審核通過後,除了押金與租金,還須繳納房屋保險費與答謝房東的禮金。如果一個月房租是十五萬日圓(約台幣四萬元),一辦手續就得提出約八十萬日圓。面對如此複雜又龐大的租屋制度與金額,日本社會逐漸發展出各種獨具特色的租屋文化。
東京share house夯
青年學外語 老人找墓友
一九九○年代的日本,就有 roomshare一詞,這幾年較常被媒體報導的則是「share house」。日本有專門的share house網站,上面有各種不同型態的share house提供選擇。有的專門號召單親媽媽,有的徵求想當程式設計師者入住。
資料顯示,二○一一至二○一四年之間,share house的市場規模倍增,以東京首都圈為主,約有一萬九千間房。
在東京的神樂町有間六名年輕男子合住的share house,內有個人房、共用的客廳、浴室,月租費約五萬日圓。他們開放家中一角落供外籍人士入住,租屋者藉機學習英語。自二○一一年開始,三年間大約有三百人到訪過。
share house的概念,現在也有很多老人利用,甚至有人連墳墓也一起分享。有的老人沒子女,生前就選定好「共同墓」,要入共同墓者,原本不相識,但後來成為好友,這就稱為「墓友」。
老屋活用
改造長青宜居宅
日本社會隨著少子高齡化,多處建築年限已久的社區出現許多空屋,一些地方自治體著手將空屋改造成適合老人居住的住宅。這種房屋的租金比新蓋的建築物便宜,也可與其他房屋的年輕世代交流,成了老年租屋的另一選擇。
東京都板橋區的高島平團地二○一四年開幕,由經營老人住宅的公司「Community net」所打造。公司社長高橋英興說:「希望打造許多人最後的棲身之處,利用空屋,提供價廉品質高的住宅。」
高島平團地將十一層樓、共一百二十一室當中的三十室改造成採光、通風俱佳,適合老人居住的房屋。玄關的無障礙設計讓行動不便者可直接坐著輪椅進到室內,衛浴設備還設有扶手。
入住者可接受生活支援服務,醫療、照護的費用另外計算,房租與服務費等總計每人每月約十三萬日圓。若在都市,付費型的老人院,動輒入住臨時金約一百萬日圓,每個月還要支付約二十萬日圓。
常盤莊計畫
助漫畫家追夢
常盤莊,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木造兩層樓屋,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蟲曾住在這裡。後來不少志在當漫畫家的年輕人如石森章太郎、藤子.F.不二雄等都曾至此居住,常盤莊被喻為戰後日本漫畫起源地。
日本的地方自治體,如新潟市、京都市有所謂的「常盤莊計畫」,就是讓志在當漫畫家的年輕人能以較低的租金住進share house,在當地安定地發揮才能。
曾出過水島新司、高橋留美子等知名漫畫家的新潟市,去年十二月便以志願當漫畫家的女性為對象招募入住者,平均每人月租兩萬日圓。入住的條件是,將已完成的作品投稿或交給出版社。入住後,每個月要向新潟市報告活動內容。
雖然志在當漫畫家的人大多往東京求發展,但新潟市希望透過分租計畫,將這些人留在當地,活絡地方。
特定非營利(NPO)法人「NEW VERY」從二○○六年起也展開「常盤莊計畫」,支援想成為漫畫家的年輕人,在東京、千葉等二十五處經營分租房,有許多入住者後來作品在漫畫雜誌登載。
公營住宅需求增
整建意願低
日本雖蓋有公營住宅,但隨公營住宅需求擴大,根據《讀賣新聞》於前年十二月至去年三月統計得知,約有八成的地方自治體不願意擴大整建。主要是因為公營住宅有六成建築年限逾三十年,面臨重建時期,自治體每年要花數十億日圓維修。
去年年底,東京都廳一樓舉辦「都營住宅」的定期招募抽籤會。招募戶數一千五百戶,結果申請者有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四人。十年來每年都參加抽籤的六十七歲婦女說:「比中樂透還難」。
新加坡
居者有其屋
租屋市場多靠異鄉人
新加坡不僅是商務外籍人士工作最佳地點,也是藍領外籍勞工淘金地,房屋租賃市場一向熱絡,擁有高投資報酬率。
不過,這塊市場近來受到新加坡政府緊縮外籍勞動人口政策影響,房屋供應量雖增加,潛在的外國租房客卻減少,新加坡租房的租金走勢將趨軟疲弱。
制度完善
住者有其屋非難事
新加坡受限於政策規定沒有辦法多買房,建商無法炒作房價,上班族住者有其屋,並非難事。只要工作正當和收入固定,就能向銀行貸款,以便宜價格購買政府組屋,這也是一般新加坡人民的固定購屋模式。當然,經濟能力佳的白領專業人士,多半考慮購買有專人物業管理的獨立式公寓或台灣俗稱「有天有地」的透天厝排屋等。
因此,新加坡人絕少賃屋而居,都是有殼一族。以政府組屋為例,有三房式、四房式或五房式組屋,端視經濟狀況而定。另有不少新加坡白領階級寧捨獨立式公寓,喜歡外觀整齊一致的政府組屋。
由於新加坡是國際性大都會,也是東南亞金融中心,成為各國際性公司海外分公司的最佳駐地,更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勞工淘金地,自然帶動房屋租賃市場風潮。
租金差距大
精華地段月租破十萬
只要透過網路,不難看到許多有關招租廣告,無論傳送找房訊息或刊登招租留言,在外籍白領專業人士或藍領勞工充斥的新加坡,可以說是天天上演。腦筋動的快的新加坡人也會更動房屋格局,隔出多間、多床位來招租。
一般來說,外籍白領大多承租獨立式公寓,或由公司代為承租排屋,高租金自然不在話下。一名今年初從荷蘭的銀行短期派駐新加坡的專業經理人士,公司透過仲介安排入住鄰近金融區的直落亞逸街獨立公寓,不僅交通方便,距離新加坡的中國城「牛車水」也不遠,但每月租金超過新台幣十萬元。
如果扣除地點位置等因素,以政府組屋而論,承租含有衛浴設備的「主人房」,租金行情至少台幣二萬元起跳;即便是沒有衛浴設備「普通房」,基本行情也要台幣一萬五千到二萬元。不少藍領階級是多人群居一個房間,每月每床位租金最少約新台幣六千元,更有甚者當起二房東,承租一間房子共同分擔租金。
新加坡外來客租房多,相對衍生不少租屋糾紛。新加坡好房東有之,他們卻也怕「奧客」,因此,凡事說清楚講明白,屋況檢查斤斤計較;反之,更多租客非常害怕遇到惡房東,擔心租屋經驗成為噩夢一場。不少台灣人在新加坡透過仲介找房,或利用台灣人租屋臉書專頁,口耳相傳尋找合適房子。
外籍人力緊縮
需求少租金下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今年租賃房市狀況不佳,政府對外籍勞動人口政策緊縮影響是主要原因之一。明、後年還有更多的新建公寓完工,因此,房屋的供應量增加,但需求面不足,租金相對走軟下滑。
根據新加坡房地產交易網站SRX最新統計,新加坡去年九月的非有地私宅租金,和八月相比下跌了百分之○.三;如果和前年同期相比也下滑了百分之五.六,如再和去年一月相比更慘跌了百分之十三。房屋出租量也下滑,出租量從去年八月的三九一九個單位減少到九月的三千七百五十八個單位,跌幅達百分之四.一。
換句話說,原本有意出租房子的房東,如果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找到出租客,就會導致房屋出現「空巢期」現象。
一名台灣派駐新加坡工作主管,最近租約到期搬家,結果發現同樣有專人物業管理的公寓,租金降幅竟達兩成;組屋部分也是如此,租金呈現下跌趨勢,承租戶無論是承租三房式、四房式或五房式的組屋,都有相當程度議價空間。
如果單租一個房間或床位,雖降價空間不大,也可以多比較其位置區段,透過仲介和房東談判,才能承租到心目中理想地點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