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 歐洲建築智慧的完美結晶

文與圖/江今葉 |2016.01.03
3406觀看次
字級
蒙斯鐘樓 位於蒙斯小山坡上、樓高八十七公尺,建於一六六一年,塔中裝設了五十九個大鐘,時間一到就會報時。和一般鐘樓不同的地方在於,蒙斯的鐘樓不僅有報時功能,還曾經是當地的監獄。 圖/江今葉
布魯塞爾市政廳 到過比利時的人一定好奇為何布魯塞爾市政廳不在「鐘樓」遺產名錄上,這棟座落於法國大文豪雨果口中「世界上最美麗廣場」的市政廳,在一九九八年和布魯塞爾大廣場一同登錄世界遺產,成為鐘樓遺產的「遺珠」。 圖/江今葉
安特衛普市政廳 建於一五六一到一五六五年的文藝復興時代建築,一五七六年遭到西班牙損毀後重建。市政廳廣場的雕像為羅馬軍人布萊波(Brabo),據說他戰勝了會砍人雙手的巨人,並將對方的雙手丟入河中(荷蘭文為Hantwerpen),傳言這是安特衛普名字的源由。 圖/江今葉
阿洛斯特舊市政廳與鐘樓 十三世紀興建的市政廳是比利時最古老的市政廳。鐘樓建築前的雕像是第一個把印刷術帶進法國,並創立印刷廠的馬丹斯(Dirk Martens)。 圖/江今葉
安特衛普聖母主教座堂 興建於一三五一年的哥德式建築風格,雖然第一階段建築已於一五二一年完成,但主教座堂至今仍未全部完工。教堂內收藏許多比利時藝術家、巴洛克畫派名家魯本斯作品。 圖/江今葉
布魯日鐘樓 這是觀光客到比利時必遊之處,三百六十六階的鐘樓可以俯瞰布魯日保存完善的古城區。布魯日鐘樓最特別的在於每十五分鐘一次的悠揚鐘聲,因為樂音特別備受推崇。 圖/江今葉
麥克蘭舊布料廳 是當地被納入鐘樓遺產的兩個建築之一,這裡因為設有鐘樓音樂學校,專門訓練比利時與全球鐘樓琴師,鐘樓也因此常舉辦音樂演出。 圖/江今葉
伊波布料廳 歐洲最大的哥德式民用建築之一,興建於一二○○到一三四○年間,可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遭到戰火摧殘,一九六七年修復完成。這裡也是伊波每三年一次的拋貓節舉行的地方,整個小鎮會被各式各樣的貓占領。 圖/江今葉

文與圖/江今葉

到歐洲的旅人應該會注意到,幾乎每個歐洲城市的生活,都圍繞在市中心鐘樓(Belfry)附近,鐘樓前的廣場是當地人舉辦大小活動的地方,時不時出現的市集讓人可以輕易購得新鮮、便宜的蔬果與食物,廣場周圍的小酒館、餐廳,更是用餐、歇腳的好地方。

鐘樓最早的功能是為了向當地民眾報時,因此「高聳」是鐘樓必要的條件,也會選擇在當地最熱鬧的市中心,才能方便過往行人確認時間。高聳的鐘樓同時具備瞭望功能,能監視外敵入侵,並以鐘聲警告民眾。由於肩負報時、瞭望、警示等重要任務,又是當地生活的重心,鐘樓也成為歐洲各地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比利時法蘭德斯與瓦隆區境內的鐘樓建築被認為是當地公民脫離封建與宗教影響後,開始走向獨立的建築表現,也展現地方自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一九九九年將比利時境內的三十二座鐘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彰顯這些鐘樓在人類民主發展與建築史上的重要意義。

二○○五年,這個名單再次擴大到法國北部,目前有五十六座,包括比利時的三十二座與法國的二十四座,興建於十一到十七世紀的鐘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裡頭部分是鐘樓,也有部分是宗教建築。

這些鐘樓因為興建年代不同,各具特色,但都展現出中世紀歐洲建築風格,從高聳雲端的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都有。建築採用西方傳統建築慣用的堅硬石材,許多鐘樓仍是當地的市政廳,也有部分只剩下觀光功能。

鐘樓的重要性讓它成為中世紀貴族展現個人權力與財富的最佳利器,有錢有權的貴族莫不砸下重金禮聘名師設計精巧、瑰麗的鐘樓,以向外人展現實力,也讓鐘樓成為歐洲建築智慧的完美結晶,是許多欣賞古老建築的愛好者絕對不會錯過的美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