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糟糕,細懸浮微粒 (PM2.5)濃度常常「紫爆」,環保署統計最新結果昨天出爐,台灣西半部、宜蘭、澎湖、金門、馬祖等三離島,過去三年的平均值均超過標準值(15μg/m3),將被列為未符合空氣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全台平地只剩下花蓮、台東兩塊淨土。圖/劉學聖
【本報台北訊】空氣品質糟糕,細懸浮微粒 (PM2.5)濃度常常「紫爆」,環保署統計最新結果昨天出爐,台灣西半部、宜蘭、澎湖、金門、馬祖等三離島,過去三年的平均值均超過標準值(15μg/m3),將被列為未符合空氣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全台平地只剩下花蓮、台東兩塊淨土。
PM2.5入法 每兩年檢討
環保署二○一二年修正《空氣汙染防制法》中的空氣品質標準,首度納細懸浮微粒 (PM2.5)為空品標準,且規定若三年平均值皆不符合標準,將被畫為空品三級管制區,每兩年檢討一次。
環保署表示,根據《空氣汙染防制法》第五條,空氣品質一級區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二級指一級防制區外,符合空氣品質的標準區域;三級防制區,指未符合空氣品質的標準區域,標準由環保署訂定。
環保署表示,空氣品質愈來愈受到重視,我國也比照其他先進國家,進行空汙防制,目前三級管制區有高雄與屏東,未來公告確定後,會納入其他不符合空品標準的地區。
工廠加碼排放 先提升設備
環保署表示,目前規定二級管制區內的工廠,只要符合排放標準即可,三級管制區內的工廠除了符合排放標準之外,若要再加碼排放汙染源,必須依照空汙法的標準,若超過就必須將空汙防制技術提升至最佳等級。
環保署表示,三級防制區內汙染源門檻為:粒狀汙染物十公噸、硫氧化物十公噸、氮氧化物五公噸、揮發性有機物五公噸。
至於原本設於二級管制區內的工廠,在成為三級管制區之後,是否會受到影響?環保署表示,工廠維持原本排放量,或者加碼排放的量若不超過門檻,就不會受到影響,新設的工廠除了要符合該產業的排放標準之外,也建議要採用較佳的防制設備。
掛空氣品質旗 應變自保
空汙攸關健康,對此,屏東縣政府要求各校自元月起懸掛空氣品質旗,依空品指標顏色懸掛,藉此提醒師生注意,學生更開始注意「今天是什麼顏色」。
空品旗幟識別分綠、黃、紅、紫四種顏色,縣府指出,由於PM2.5粒子微小,易被人體吸入,影響身體健康,一旦空氣品質升起紅(或紫)旗時,代表空氣品質不佳,民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最好要戴上口罩,呼吸道敏感者宜盡量避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