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佛門之行堂與過堂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6.01.02 語音朗讀 133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行堂,是佛門的行門之一,行堂的人對大眾要有供養心。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唱〈供養咒〉時,侍者出食,普施法界眾生。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過堂時,要食存五觀,觀照每個當下的念頭。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過堂時,要食存五觀,觀照每個當下的念頭。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門齋堂又稱「五觀堂」,吃飯稱為「過堂」。齋,有莊嚴潔淨的意思,即看到美味的、符合自己心意的食物,要不起貪心;看到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起瞋心。《禪林象器箋叢軌門》說:「僧眾入齋堂進食,不著不貪,是為過堂。」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門齋堂又稱「五觀堂」,吃飯稱為「過堂」。齋,有莊嚴潔淨的意思,即看到美味的、符合自己心意的食物,要不起貪心;看到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起瞋心。《禪林象器箋叢軌門》說:「僧眾入齋堂進食,不著不貪,是為過堂。」在佛光山大齋堂正中央的和尚位置後方,寫了「食存五觀」的牌匾,提醒大眾在佛門過堂也是一種修行,即: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3.防心離過,不生瞋愛。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佛光山從開山至今仍保有古叢林的用餐方式──過堂。在佛光山大齋堂過堂,過堂的人排班魚貫走入齋堂坐下,一個羅漢一份齋,於齋堂服務大眾用齋的行堂人員正為每一位過堂的人發飯菜。魚梆雲板的訊號司打後,維那舉腔帶領大眾唱〈供養咒〉,先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用餐的過程中,大眾一律禁語,專心用餐。 佛學院的同學每日也跟佛光山全山大眾一起過堂。若遇上當周負責行堂,同學就要提前到齋堂準備工具、排碗筷。行堂和過堂的形式雖然不同,但是這些都是考驗我們修行以及用功的時候,行堂的人要有供養心;過堂的人要修練自己的分別心,每一次的功課是否圓滿,就看當下的每個念頭。 同學對於行堂和過堂有不同的感受,讓我們跟著以下的文字,一起來體驗行堂和過堂的心情吧! 用過堂的心情來行堂/宇川 插班者如我,新手上路去行堂。看著學長步履輕巧,大齋堂猶如舞台,看他們一下子手拿著飯盆打飯,一下子又提著湯桶出現在眾中。我好緊張,〈供養咒〉都快唱完了,還有很多排的菜都還沒有打完呢!「啪啦─」一聲,畫破了齋堂的寧靜。只見大眾如如不動,定力十足,眼光會四處搜尋的都是新過堂客,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打破碗了。結果是──糾察師父表堂要剛才打破碗的行堂人員去佛前跪香懺悔半小時。 事後學長叮嚀,動作要快捷,可是心情要放輕鬆。他傳授了我行堂要訣:「要用過堂吃飯的心情來行堂!」這句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實踐起來卻是考驗功夫。對啊!如果行堂時有著過堂的悠閒自在,過堂和行堂的人都會非常愉悅的,這頓飯吃下來都有功德。 過得有價值/鍾沛嫻 過堂是什麼?佛學院同學常開玩笑說:「吃過飯就走人啦!」 我覺得在佛光山過堂是全世界最享受的用餐方式。雖然每天都是三菜一湯,非常簡單的素食,吃下去的幸福感是不可言喻的。過堂困難嗎?起初,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意念轉圈圈。記憶最深刻的一次,進入齋堂看到桌面的水果是自己不喜歡的鳳梨,當下察覺到念頭的起伏。 不久前,妹妹來學院探望我,我想讓她也體會「皇帝餐」,便拉著她一起過堂。從妹妹身上,我看見了以前的自己,就是吃飯時駝著背、嘴裡發出聲音。從吃飯中,我學習到佛門的威儀。 大師說,一個人要過得有價值,先要把路走好、說話小聲,吃飯時身體要挺直。因此,要改變自己,我想,就從這些小細節開始做起吧! 活在當下/鄭瑋瑄 行堂教會我「活在當下」,過堂則讓我學會「知足感恩」。行堂、過堂改變了我的人生,更懂得以感恩心活出每一天。在佛門,透過每次行堂排筷子、發飯菜,讓自己漸漸懂得「活在當下」,照顧心念。心靜了,排出來的筷子自然整齊。 坐下來過堂用餐,感受到原來施與受也是同一種幸福。因而,揀擇的習慣改善了,開始懂得知足感恩。行堂過堂之間的自利利他,不正是菩薩道的修行精神嗎? 過堂看無常/知尊 過堂時,我總會問自己,今天有用功嗎?有何功德,受此供養?看著眼前的食物,心中總是無比慚愧。學院規定學生可以添飯菜,但不能退飯菜。不退飯菜,可以減少分別,涵養心性,養成不偏食的習慣。 添飯菜,只需把碗盤推出去,就有行堂人員前來服務,然而這不是一種理所當然,少食少欲,培養自己的堅定心,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的控制能力。 每天過堂,入座的位置永遠不會一樣。用餐後離開齋堂,依序出班,並列而行的人每次都不同。認識與不認識,都在齋堂門口進進出出,有了短暫擦身而過的因緣。每天過堂,看見修行,也看到無常。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知得 在齋堂過堂是莊嚴佛事,是禮敬諸佛菩薩的供養儀式。因此,我帶著恭敬心供養諸佛菩薩,用感恩的心進餐。 用餐時的感恩,幫助我們放下煩惱,體驗寧靜與喜悅,回到「吃飯就是吃飯」、「活在當下」的本來狀態。 透過觀察食物所展示的豐富內涵,飯菜都蘊涵著來自十方的因緣成就,滋潤著我們的色身,告訴我們要弘法利生為教奉獻。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 07- 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沒有永恒 下一篇文章 第192課.課文 遊樂園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5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06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7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8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9【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10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叢林風光】叢林運動會 集體創作 實踐六度波羅蜜【叢林風光】 現代維摩 佛光青年歡喜修持【叢林風光】傳承師命 弘揚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叢林風光】 萬古晴空 一朝風月【叢林風光】叢林迎中秋法燈延續燃叢林生活 佛光山三壇大戒專題叢林生活 叢林學院課程介紹 系列─2 通識教育篇叢林生活 叢林學院課程介紹 系列─1 教理篇叢林生活 走出去 以音聲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