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學佛內心話

文/羅佑純 羅智華 圖/楊祖宏 |2015.12.27
1766觀看次
字級
台南第二區督導長黃素雲 圖/楊祖宏
南投區督導長陳玉翠 圖/楊祖宏
基隆第一區督導長莊正芙 圖/楊祖宏
花蓮區督導長陳家鈴 圖/楊祖宏
桃園第二區督導長黃明綢 圖/楊祖宏
北市北五區督導長于洪 圖/楊祖宏
台中市第三區督導長陳應欽 圖/楊祖宏
板橋區督導長邱木蘭 圖/楊祖宏
高市第二區督導長蔡淑花 圖/楊祖宏
高雄市第五區督導長顏淑婷 圖/楊祖宏
北市北四區督導長張碧玉 圖/楊祖宏
新北市金光明區督導長王源安 圖/楊祖宏

圖/楊祖宏

給的慈悲感受深

台南第二區督導長黃素雲:我與佛光山結緣的時間很早,十九歲參加大專夏令營,大師教我們「給」,大師說「給」不只是付出、奉獻,還要給的慈悲、無我、讓人接受,大師這句話影響我很深,不論是接任台南市婦女會理事長或是扶輪社工作時,我都將它運用在生活、工作中,感謝佛光山、佛光會對我的栽培。

文/羅佑純

思想變正面開闊

南投區督導長陳玉翠:加入 國際佛光會後,雖然忙於許多慈善公益活動,但忙得很歡喜,不僅思想變得更正面開闊,就連家人也受我影響,從原本沒有宗教信仰到全家人都皈依星雲大師、成為佛弟子,如同星雲大師常說的「不忘初心」四個字,我也一直勉勵自己要抱持當初那份初心,繼續奉獻一己之力。

文/羅智華

找到生命的意義

基隆第一區督導長莊正芙:當年因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許多人的家園瞬間倒塌、頓失依靠,還有人因地震而往生,讓我感受到人生無常,決定加入國際佛光會、希望為社會大眾做有意義的事。對我來說,佛光會就像一個溫暖大家庭,佛光人如同自己的家人,我不只在這裡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更獲得心靈的富足,很榮幸能成為佛光會一分子。

文/羅智華

歡喜心結好人緣

花蓮區督導長陳家鈴:我十二年前認識了佛光山,我發現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把它運用在生活裡,即使醫院裡的工作很忙碌,我會用歡喜心與大眾結緣,並試著把自己從嚴肅變得歡喜有自信,沒想到我跟老公、婆婆、小孩的關係,也從緊張、僵硬,變得和諧、互相體諒,家人也以佛光人為榮。

文/羅佑純

開展人生寬廣度

桃園第二區督導長黃明綢:從佛光山信徒變成佛光會員、幹部,這一路來,不僅開展人生寬度、廣度,我把學到的佛法運用在家庭,獲得全家人的護持。

當我接任會長的時候,小孩剛好進入青春期,雖然陪伴他們的時間不多,還好他們個性也沒有走偏,讓我對佛法更有信心。

文/羅佑純

願作終身佛光人

北市北五區督導長于洪:我是生意人,周遭的人都是以「利益」為考量,但是我一進到佛光山的道場,發現這裡的人很歡喜,也不會先思考自己的利益,我很喜歡這裡的環境,所以我告訴我自己「一日佛光人,終身佛光人」,不論是做人做事,都要秉持大師的理念,我也發願要帶領更多人走入佛光大家庭。

文/羅佑純

愈忙碌愈有營養

台中市第三區督導長陳應欽:相較於女性,一般人會認為男性要忙於事業,應較無時間參與佛教團體,但對我來說,反而因加入佛光會而體會到星雲大師說的「愈忙愈有營養」這句話,從會員當到督導長,我不僅忙得很有營養,也廣結善緣、收穫良多。

文與圖/羅智華

人生更多采多姿

板橋區督導長邱木蘭:我常跟親朋好友說,國際佛光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以前的個性較內向少話,但二十多年前加入佛光會後,因投入許多活動,讓我開始學會如何在眾人面前宣揚善知識與良好理念,個性也因此變得更開朗,人生更為多采多姿,這一切都要感謝佛光會帶來的正向轉變。

文/羅智華

佛教靠我不喊累

高市第二區督導長蔡淑花:二十一年前開始接觸佛光山、佛光會,我的生活重心就放在佛光會、佛光山,因為認同人間佛教理念,也想到大師說「佛教靠我」、「人生三百歲」,所以只要是道場、佛光會有任何需要,不管是多困難的任務,我都告訴自己「只要是利益眾生的事,一定要使命必達」。

文/羅佑純

能付出就是福報

高雄市第五區督導長顏淑婷:從國際佛光會成立之初就加入中華總會,一路走來參與慈善救災等工作,像去年高雄氣爆協助多位受災民眾安頓居所,從付出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能成為佛光人是一種榮耀,能為社會公益付出心力更是一種福報,我很開心能兩者兼得。

文/羅智華

三好四給進社區

北市北四區督導長張碧玉:我現在是台北市內湖區康樂里的里長,二十二年前加入佛光會,我在佛光會學習,如何集結身邊的資源來成就一段善緣。十三年前決定出來競選里長,把在佛光會學習到的辦活動方式,以及大師說的三好、四給等理念,實際的運用在社區工作上,讓我能連任四屆里長。

文/羅佑純

三好運動收穫多

新北市金光明區督導長王源安:加入國際佛光會十三年來,從各種活動中,不僅締結許多善緣,就連整個家族也受到影響一起加入佛光會、共同皈依正信佛教。如同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也是每位佛光會員的奉行準則,只要具體實踐,就能從中受益、有所體悟。文與圖/羅智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