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市是美國最大城市,擁有帝國大廈、百老匯等全球知名景點。對許多人來說,紐約市就是美國夢的代名詞。然而,這只是紐約其中一面。
另一面則是紐約大批遊民。據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的數據,紐約遊民達七萬五千人。根據紐約《每日新聞》(NY Daily News)先前報導,有超過兩萬五千名孩童天天在庇護所過夜。
法新社報導,非營利機構全美遊民聯盟表示,近年來紐約遊民人口已創下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水平。
紐約市府的數據略有不同,但無論如何,遊民議題讓市長白思豪顏面愈來愈掛不住,部分人士指控他低估問題嚴重性。
白思豪指出,遊民絕對不是紐約特有的現象,美國其他城市也有,特別是舊金山和洛杉磯的遊民人口比例偏高。
然而,批評人士點出,根據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美國各地遊民人數從二○○七年的六十四萬七千兩百五十八人降至今年的五十六萬四千七百零八人,紐約卻似乎往反方向走。
據官方數據,估計三千到四千人克難睡在公園、火車或地鐵站,或睡在人行道。但市府官員說,另有成千上萬的人,包括無家可歸家庭的子女,住在臨時住所和庇護所。
紐約市警察局長布瑞頓日前表示,情況「在過去兩年大爆發」。他暗示二○一四年一月接任市長的白思豪最初低估問題規模。
活躍人士說,住房成本增加、薪資凍漲都是這波遊民危機的核心。他們說,這起危機雖非白思豪引起,但他作為市長就應負起因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