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十八回,寫元妃省親之前,妙玉頂著蘇州一代名媛、高人一等的姿態,由王夫人下帖子,親自邀請進了大觀園。到了《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母帶著劉姥姥和眾人來至櫳翠庵。妙玉此時獻給賈母的茶是稀罕的老君眉,所用的水是舊年蠲的雨水,敬茶的瓷器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其後妙玉讓寶釵和黛玉隨她來到耳房內,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寶玉也尾隨而至。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來。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進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她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珍奇古玩的茶杯來,一個遞與寶釵,另一杯斟給了黛玉。卻仍將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
說著,妙玉執壺,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嘗了,果覺輕淳無比,賞讚不絕!黛玉因而問道:「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上述文字可見妙玉的怪癖及其高傲的性格,只是她的高貴特質究竟來自何處?小說中說她出身蘇州玄墓蟠香寺,根據丁三吳的研究,此處應指蘇州吳中區光福鎮玄墓山東南柴莊嶺下的名刹──天壽聖恩禪寺。此寺院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其後毀於火,元至正九年由萬峰和尚重建,到了明正統八年御賜匾額「天壽聖恩寺」,明天順三年,朝廷又敕賜「聖恩禪寺」。清康熙年間,聖恩寺不僅是蘇州太湖邊的一座名寺,同時因玄墓山的梅花聞名遐邇,這便是《紅樓夢》妙玉著名茶水(五年前梅花上的雪)的由來。
康熙二十八年,聖駕第二次南巡到蘇州時,即前往玄墓山聖恩寺進香,並上山觀梅,且有御筆親題「松風水月」,康熙當天夜宿聖恩寺的四宜堂,而「松風水月」碑至今尚存。此次南巡之後十年,康熙曾再度駐蹕聖恩寺,到康熙四十六年,三度南巡至姑蘇,仍舊遊歷聖恩寺。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皇帝因年老不能再南巡,是故懷念往事,特頒旨賞賜聖恩寺:帑金一千兩、念珠一千五百零一掛,另有僧衣、僧帽、僧鞋、僧襪各一千五百零一副,並特旨欽命派人將所賜之物護送到聖恩寺,並且舉行了隆重的贈賜儀式。
「蟠香寺」的原型如此,於是我們可以了解為何《紅樓夢》裡的蘇州名媛妙玉的藝術形象是如此地姿態優雅、品味獨特,而且身分高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