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外銷訂單為接單金額四百零七點六億美元,年減百分之六點三,且十二月跌幅恐再擴大,全年無法轉正。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天公布十一月外銷訂單為四百零七點六億美元,年減二十七點六億美元,年增率為負百分之六點三,連八個月衰退,且各主要貨品接單均呈負成長。其中,連續十五個月正成長的資訊通信產品首次轉負,警訊浮現。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林麗貞表示,全球景氣低迷,且因原油、鋼鐵供過於求,價格持續探底,十一月外銷訂單雖超過四百億美元,但減幅較十月擴大,「比預期差」,主力市場以日本地區年減百分之二十八最多。
海外訂單 明年破6成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月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攀升到百分之五十九點七,創歷史新高,預期明年第一季將突破百分之六十大關,代表台灣每接到一百美元的訂單,真正在台灣生產的只有四十美元。
觀察各主要貨品接單均呈負成長。其中,資訊通信產品十月才創接單金額歷年單月新高,達一百四十三點二億元,但十一月掉到一百三十六點四億美元,月減百分之四點八、年減百分之零點四。這是資訊通信產品連續十五個月正成長後首度轉負,主因為筆電接單減少,其中又以接自日本及歐洲各減四點三億、四點一億美元最多。
另外,電子產品因半導體客戶端庫存持續調整,及貿易商接自日本的液晶電視訂單續減轉往其他國家,年減百分之二點六,連八個月負成長;精密儀器因面板需求疲弱,供過於求,價格下滑,年減百分之二十一點二,其中以中國大陸及香港減少三點八億美元最多。
展望十二月,林麗貞保守表示,資訊通信產品仍在接單旺季,但因去年十二月接單為歷年單月次高,預年減可能達百分之十。
春燕明年3、4月才來
累積今年一至十一月外銷訂單金額為四千一百三十點一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三點六,台灣全年外銷訂單難逃負成長命運,推估全年接單金額約四千五百三十億美元,雖是歷年次高,但年減幅將擴大到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為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的一年。
林麗貞歸納,今年第二季以來的外銷訂單表現不佳的主因有三,分別是全球景氣衝擊需求;油價、鋼價等原物料價格持續疲弱;紅色供應鏈崛起造成的激烈競爭。
且因各項利空因素短期難以解決,經濟部表示,預期明年第一季要轉為正成長「不太樂觀,春燕要等三、四月才來」,極有可能平金融海嘯連十二月的負成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