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養生 到台東體驗慢活 食在很慢:現挽的健康新生活 陳玲芳 |2015.12.19 語音朗讀 23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食在很慢花東旅遊專車。圖/記者陳玲芳 食在很慢花東休閒養生行程。圖/記者陳玲芳 羅山有機村的泥火山豆腐料理。 圖/記者陳玲芳 電光部落的阿美族「竹炮阿公」。圖/記者陳玲芳 加典農場附設鐵馬驛站外觀。圖/記者陳玲芳 我自然農場處處引人入勝。圖/記者陳玲芳 在資訊流通快速,生活步調也跟著快速的時代,「慢」儼然變成一種奢侈的生活享受。但唯有心慢了、腳步慢了,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旅遊亦然,趕鴨子的填充式行程,只會讓忙碌的現代人更加心浮氣躁,無法藉由休閒「養生」。 台東擁有純淨山水的優勢,縣政府長期輔導農民從事無毒及友善土地耕作,今年特針對「米其鄰」五個農會,及規模有成的休閒農業區,規畫七大精選主題遊程,行程名稱呼應「慢活」及「現挽」(鮮摘)概念,取名「食在很慢」,值得讀者一探究竟。 文與圖/記者陳玲芳 今年秋冬之交,台東縣政府推出七條「現挽」遊程規畫,以食農教育、農產零耗損、環境教育為主軸,活動主題以「現挽Hiān-bán」台東人的趣味口音印記,希望民眾跟著台東人一起現採當令時鮮,並隨節氣變化慢走、漫遊,深深呼吸台東的氣息,讓感官沉入「慢活」的氛圍中,達到充分休息、寧靜養生的狀態。 台東的「慢」有三個層次 人們說台東的「藍」有三個層次,淺藍、深藍與碧藍。台東縣長黃健庭表示,以前大家喜歡台東,是因為台東「海很藍」;而今,大家愛上台東有新原因,那就是「慢」。台東的慢,也有三個層次,慢行、慢食和慢活。 他希望大家來台東,要記得「慢行」,放慢匆忙的腳步,如此才能放下生活中的各種「焦慮源」,讓身心得到真正的舒緩。同時,藉由「慢食」,細細品嘗料理,享受新鮮食材帶給味蕾充分的享受;最終,自然能夠達到人人都「慢活」的快樂境地。 很慢、現挽Hiān-bán其實是台東人的趣味口音印記,事實上也只有「現挽」才能慢食。黃健庭強調,因為「慢」的好處,因此將今年台東的農遊行程,定義為「很慢」:台東很慢,實在很慢,食在很慢。 所謂「慢食」,並非「慢慢吞吞的吃東西」,而是「仔仔細細的品嘗料理」,主張吃的食材,應該以緩和的步調去植種、去烹煮與品嘗。從「吃」去感受生活品質的昇華,而最終想傳達的價值觀,是這樣緩慢的概念,不只局限於餐桌上,更是對大自然尊重的一種生活方式。 友善土地 打造「樂活」品牌 近年來,農業發展走向精緻化、差異化、加值化及整合化,農業生產已逐漸朝提高農產品單價與附加價值的取向做調整。台東食材因為新鮮無汙染,因而備受講究「安心食材」的餐飲集團支持,如東元旗下的樂雅樂餐廳、摩斯漢堡等,都長期採用台東的鬼頭刀、香草豬及關山米做為料理食材。 台東縣政府表示,希望透過推動產業加值創新,將多樣性豐富之農漁牧產業資源轉型,以提升產值,推廣友善土地的有機無毒生產方式,減低對環境生態、農民與民眾健康的危害,打造出台東獨特環境意涵的「樂活產地」品牌。 針對許多公司企業,想利用「休閒養生」方式,讓平日勞心勞力的員工,得到休養生息與充電的目的,台東縣政府的「食在很慢」行程,不僅推出行程優惠,甚至有「揪客成團」免費搭遊覽車的優惠,鼓勵企業讓員工到台東享受慢活步調,同時體驗農場生活,享受有機無毒的鮮摘農產品及部落美食。系列活動已於十一月下旬開跑,持續至明年五月三十一日止。 食在很慢重點行程 豆福羅山(富里:位於花東交界) 羅山有機村為台灣第一個有機村,居民以客家人為主,約占八成人口。相傳日治時代因稻米需全數上繳,導致人民無法溫飽,後來遇到一位利用泥火山的水代替石膏的人,將黃豆製成豆腐,技術流傳至今。第三代傳人,更將磨豆過程,設計成一連串豆腐製作過程體驗。 一群返鄉的在地青年,珍惜老天爺之恩賜,將原本不利於耕種的泥火山,結合特殊的斷層地形與泥火山地質景觀,開始轉向觀光發展,不僅推行永續發展的有機農業,並結合時下潮流的DIY活動,一場「有機黃豆與泥火山的合奏」,淬鍊出一塊塊「白金」,成功扭轉美麗小農村的命運。 米香米鄉(電光部落:位於台東關山) 電光部落Kaadaadaan位在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麓,與台東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此地舊名為雷公火,相傳是因為這裡有泥火山,在夜裡經常引發火源,居民認為那怪火是閃電引起,所以稱之為「雷公火」。 「竹炮」是一百多年前清兵入侵時,當地阿美族人用來嚇唬敵人的利器,如今變成最夯的遊客體驗活動。電光部落近九成人口務農,稻米為主,兩年前積極推動友善農耕,找回在地農村文化故事。如八十年次的黃瀚,不只是年輕的農夫,也是電光部落文化成長班召集人、池上鄉文化解說員。 台版麝香咖啡+教堂日燒咖啡 台東縣卑南鄉一片綠油油的鄉間田地,最適合種植的不是釋迦、高接梨,而是咖啡樹。早在一百年前,即是種植咖啡樹的重鎮,但隨著日本殖民的終結,反被西部咖啡產業搶走了光采。所幸在經濟部和農委會協助下,「山豬園有機咖啡農場」主人阮勇光成功轉型,栽種出台版麝香咖啡:果子狸咖啡。如今利用生物科技體外熱發酵,取代經動物消化道的過程,讓咖啡豆散發出果子狸咖啡獨特的香氣,也友善動物與環境。 「加典農場」所生產的教堂日燒咖啡,因為男主人潘明順世代為虔誠的基督徒,也因捐地而建成初鹿教堂,因此將創新研發的日曬咖啡豆,命名為「教堂日燒咖啡」。透過曝曬,吸取陽光能量,將果肉原始的甘甜迸發出來,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咖啡果香,讓香氣濃郁的焦糖味,增添咖啡層次感,並在舌尖留香。 我自然農場體現老子「我自然」 「我自然」取自老子道德經,農場全園區近兩公頃土地,以「三生一體」概念,將全區分成生活、生態、生產三區,藉由物種多元、生物多樣種植農作,與草原、池塘、林相,串連成完整的生態系。並將農業、藝術、哲學融入生活,闡述農場的核心價值。 創辦人魏麒麟,耗時二十年打造全台第一座有機建築,不僅創造了與自然「共榮共生」的基礎,也同時由外而內,跨越世代的觀點,導入與大自然融合、空間相互滲透的樣貌,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交會」的道家法則。 前一篇文章 茶禪不二從甩手到甩茶梅門養生有一套 下一篇文章 平時多走路 身體就不老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我們」加起來,不只一個答案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 作者其他文章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照顧植物人 不忘做伸展操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