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澄琳
難得利用假日陪媽媽至菜市場買菜,竟然現場直擊攤販與客人大聲爭吵的一幕。
老闆娘:「小姐,妳剛才鈕扣的錢還沒給喔!」
客人:「我明明就給妳了呀!」
老闆娘:「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難不成我會貪妳這十塊錢嗎?」
客人一聽此話,怒不可遏地大聲回說:「妳的意思是說,我故意要汙掉這十塊錢嗎?好,那有拿的人就給她死好了!」
老闆娘見客人發飆,只好憤憤不平地說:「算了!」
持平而論,老闆娘在提醒客人忘了給錢時,可能因為嗓門大了些,很容易被誤解為口氣不好,而且當客人說已付過,再理直氣壯地與她爭辯,實在於事無補,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她沒給。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即使真的沒拿到錢,老闆娘若能基於「和氣生財」的理念,退讓一步,便能讓人稱揚她寬宏的肚量及包容的胸襟,搞不好生意會因此而更好。
再者,那位客人就算被誤解,心有不甘,實在也不必發如此毒誓咒罵以自清。殊不知,咒罵他人猶如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實則先傷己,再傷人;況且傷人七分,亦自損三分。豈能不謹言慎行?
為了這區區的十元,弄得雙方劍拔弩張,氣急敗壞,大動肝火,不但令人難以理解,也太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