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博文
國人十大死因,年年幾乎都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由於飲食不固定,工作及考試壓力大,運動量及蔬果攝取不足,加上生活日夜顛倒,只要飲食稍不留意,就很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同時出現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生活型態調整及飲食控制是積極有效的預防關鍵。
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基礎代謝率降低。
長期處於壓力之下。
體重快速上升,腰圍過寬。
運動量不足。
高醣類及油脂飲食攝取過多。
蔬果量攝取不足。
家族性遺傳疾病。
生活作息不規律、睡眠時間不足或品質不好。
調整方法如下:
保持清淡飲食,少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每餐吃七八分飽,可多吃素及營養均衡。
長期運動習慣養成:慢跑、散步、游泳、瑜珈、氣功。
每日作中強度運動三十分鐘以上。
多吃含纖維食物,如全穀類薏仁、未加工豆類。
充足睡眠,避免壓力或熬夜,維持心情愉快。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內臟、蟹黃等。
保持排便順暢,多吃蔬果,增加水分攝取。
維持理想體重及腰圍,控制每日飲食總熱量。
戒檳榔、煙,避免飲酒過量。
三餐定時定量,不吃宵夜,不吃零食,減少含糖飲料。用
清蒸、水煮方式烹煮。
常用按摩穴位(可每日輕按十分鐘,每日二到三次):豐
隆穴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
中指)處。內與條口相平,當外膝眼(犢鼻)與外踝尖
連。
功用:和胃氣、去濕化痰、幫助代謝。
常吃的中藥及食物:
血壓高:芹菜、芥菜、花椰菜、木耳、杜仲、天麻、決
明子、菊花。
易便祕:大黃、何首烏、肉從蓉。
血糖高:天花粉、山藥、鱔魚、小麥、枸杞。
心血管疾病:銀杏、丹蔘、蓮藕。
高脂血症:刺五加、陳皮、冬蟲夏草、大蒜、海帶。
食物及藥物適合的體質與否仍須交由醫師辨證論治及判
斷。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