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的大眠床。圖/張雅婷
民初的清式雕漆雲龍五屜盒式櫃。圖/張雅婷
【本報桃園訊】有「阿嬤的嫁妝」之稱的紅眠床、衣櫥、衣櫃、收藏櫃等,都是清末民初時期的骨董,除了雕花美麗、色彩奪目,造型也不輸現代家具,就連過去樣式不同表徵不同地位的椅子,如交椅、圈椅、官帽椅、梳背椅,在桃園都看得到。
藏身在桃園市府文化局地下一樓的中國家具博物館,自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三十日開館至今,已陪伴大家走過二十六個年頭,館內共有兩百多件典藏品及不定期更換的常年展示區,其中展區內的元式紅木浮雕交椅,除了有承襲元宋時代形式,其雕花也可看出當時的流行樣式。
「椅子」這個說法來自唐朝,宋代更為普遍,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有很多,例如交椅、圈椅、官帽椅、梳背椅等,俗話說「第一把交椅」是指位居首要的人物,在宋元時期,人們多將交椅擺設在中堂顯著的位置上,只有身分尊榮的人才能坐,官帽椅則是出自宋代,因形狀酷似古代官員的帽子,坐起來舒適,堪稱中國傳統坐具中設計最成功的椅子。
清末民初時期的紅眠床、衣櫥、收藏櫃等,還被視為當時的傳家寶與嫁妝,其中的紅眠床除了提供睡眠休息功能,也是家裡富貴的象徵,同時也是具觀賞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大溪木藝雕刻最吸引人的是「肖楠高束腰雕花大供桌」,前後三十年只製作四組,供桌上表現出傳統吉祥花卉、人物、鳥獸等題材,展現傳統「內枝外葉」層層深入的絕妙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