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環保人士將椅子改裝成小型巴黎鐵塔,上面貼滿呼籲峰會談判領袖遵守承諾的標語。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救地球,全球同意集體減排的新氣候協議,據報已現芻形,預料將可能超越當前目標,將全球均溫上升的幅度,保持在攝氏二度以下,同時致力將均溫升幅限制於攝氏一點五度。但這份涵蓋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的新氣候協議,因各國在部分細節上談不攏,推遲一天至周六公布。
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原定周五閉幕,各國代表周三起無視晝夜,加速談判進程,但直至周五清晨,中國、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代表,仍針對如何分攤因應氣候變遷的負擔,以及改用潔淨能源所需的一兆美元等課題爭論不休。
東道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稱,已解決草案上四分之三棘手問題,但各方在氣候升溫上限,應為攝氏二度還是收緊至攝氏一點五度、發展中國家轉用潔淨能源的巨額開支由誰買單等關鍵問題上,仍有顯著分歧,法國總統歐蘭德周四坦言談判仍然艱難,尤其是氣候融資。
包括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在內的國家,針對新草案允許富裕國家,把對抗全球暖化的責任轉至發展中國家肩上,強硬地表示反對。
馬來西亞代表尼賈爾說:「我們正在倒退中。」據報,這些國家極力反對美國、歐盟與其他富國,迫使新興經濟體致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協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的建議。尼賈爾說,指望馬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快速自化石燃料轉型至較乾淨的能源不合理。他說:「我們不可能旦夕轉型,迅速改用再生能源。如果剔除差別化的因素,發展中國家將面臨嚴重的問題。」化石燃料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這可能是有待最後解決的癥結之一。
最大分歧離不開金錢
法比尤斯稱,他將在周六上午公布最新版本的協議,希望能在中午時取得與會各國同意。醞釀中的新草案,就升溫上限訂下更進取目標,提出要把升溫幅度控制於較工業革命前「明顯低於攝氏二度」的水平,確認有需要爭取只讓氣溫上升攝氏一點五度。
根據草案,各國也將致力盡快使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最高峰,以及在本世紀中葉之前,達到「排放中立」狀態,但未說明「排放中立」的意義。此前的版本列有類似的用詞,一般的理解是,意味排放量低於地球可以自然吸收的上限,各國代表似乎仍無共識。
各國在出席巴黎峰會已分別提出二○二○年以後減排目標,這令今次峰會比以往更易取得成果。不過,科學家警告,即使各國完全履行承諾,全球氣溫到本世紀末將上升攝氏二點七度。
另外,各陣營最大分歧離不開金錢。發達國六年前在哥本哈根承諾由二○二○年起每年提供一千億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採用潔淨能源及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衝擊,但這一承諾迄今仍屬紙上談兵,發展中國家正要求發達國提出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