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統計全國繼承土地未辦理登記多達三十三點八萬筆,總面積達九千四百一十公頃,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台北市,其中不乏不知道自已繼承了土地、不知道要繼承土地需進一步登記等情況。
依規定,繼承土地最遲必須在一年三個月內完成繼承人登記,否則主管機關會先列冊管理十五年,如仍沒人出面,就由國產署標售,標售所得存於專戶,超過十年沒人領就充入國庫;一直標不出去 則登記為國有,忘記的人,一筆財富就飛了。
信義房屋企研室近日統計未繼承土地情況,發現近年列冊管理未辦理登記的土地數量一路增加,截至去年底為止,未辦繼承登記土地共有三十三點八萬筆,面積總計達到九千四百一十公頃,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台北市的面積大小,另外,未辦理繼承登記的建物則有一點二六萬棟,面積也高達二十八點九萬坪。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繼承土地未辦理登記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土地位於荒郊野外,價值低落,如保護區的土地或者屬於偏於無法開發價值的土地等,也有可能是繼承債務問題,因登記反而不利,因此寧可放棄。但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不知道繼承了土地,或者不知道要登記,因此沒去登記。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不知道自己繼承了土地,最常見的就是兄弟姐妹間的繼承,一位張姓民眾常年沒聯絡的弟弟過世之後,因膝下無子,而父母又已過世,弟弟名下土地由他繼承,但他一直到多年以後才意外得知,還好趕在期限內完成登記,沒有被收為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