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典是民國時期傑出的文史大師,他學識淵博,通曉英、德、日等多國文字,作為校勘學大師以及研究莊子的專家,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其主要著作有《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說苑斠補》、《三餘劄記》、《進化論講話》、《進化與人生》等。
劉文典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早年參加革命,擔任過孫中山的祕書,後來潛心於學術研究。這位國學大師怒批蔣介石的軼聞,至今仍然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不過,筆者最喜歡的還是他對寫作的獨特見解。
當學生向劉文典請教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時,他的回答是:「只要注意『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了。」看學生一臉茫然,劉文典徐徐解釋:「『觀』者,就是觀察,多多觀察生活,才能獲得寫作所必需的素材;細緻入微的觀察,才能使筆下所寫的一切栩栩如生。『世』,就是人世,作為寫作者,通曉社會的人情世故是一項基本功,有人情味的作品才能更貼近讀者,引發讀者的共鳴。『音』,是文章的音韻,好的文章需要琅琅上口,每讀一遍都是在享受;文學經典百讀不厭,音韻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菩薩』者,菩薩心腸也,好的作家要有悲天憫人之心,心懷救苦救難、為天下蒼生服務之志;有了菩薩心,作品自然會超越時代,歷久而彌新。」
劉文典趣解「觀世音菩薩」這五個字,足以讓寫作者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