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三十六歲的姚繼忠,雖然住在大陸北京這個發達的國際大都市裡,卻選擇過「原始」的生活。
央廣網報導,姚繼忠從十七歲開始,就意識到大自然對家鄉環境的影響,也持續關注環保問題,二十年如一日始終踐行環保觀念。雖然高中畢業就在家務農,但談到環境和人類的關係,姚繼忠就像個飽讀詩書的哲學家。他認為,「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卻不能滿足人類的慾望」。
姚繼忠住在北京昌平的一個村莊,離熱鬧的都市不過幾公里,但他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將傳統飲食文化與環保理念結合起來,經營自己的傳統食品和環保用品作坊,活像個隱士,也像個農夫。
他始終認為,最好的醫院是在廚房裡,最好的醫生就是自己,最好的藥物就是乾淨的空氣、食物和水,空氣決定不了,但是可以決定食物。別人去超市買菜,他只吃自己種的蔬菜;超商就有賣的包子饅頭,他寧願自己做酵素、擀麵糰,花上兩三天做出來,連衣服都用自製果皮酵素自己洗。
姚繼忠家中書櫃上都是關於環保、生態以及食物、養生的書籍。他認為做多少事,就享受多少樂趣;過度消費主義,只能說明內心是空虛的。生活在自給自足的社區,經營自己的小作坊,周圍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不方便,他亦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