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惠宇 時事評論員
執筆人:高惠宇 時事評論員
中國大陸和它的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在幾個國際場合的動作,引起人們對中國這個國家在世界角色定位的討論;從某些角度看,中國經濟規模即將超越美國;對落後國家的援助也慷慨大方。中國即將脫離開發中國家行列了嗎?
今年七月《紐約時報》在有關中國的一個紙上辯論會中,討論了這個題目:「中國還算是發展中國家嗎?」紐時學者在「中國因素 」(China Factor)這個系列中明確指出,中國在全世界的企圖心和勢力相當大。但是以人均收入而言,中國卻排在一百位之後,有將近兩億的中國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中國股市今年的瘋狂暴跌,也表明它的增長可能相當脆弱。以這些標準言,中國又像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大手筆發展高新科技軍務和高額度支援其他發展中國家,又像一個已開發國家行為。國際間「疑中派」總是相信:大陸喜歡永遠被認知在開發中國家行列,從而使它可以合理獲取貿易和財政的優惠,同時又能躲避更嚴格的碳排放標準。
習近平日前在南非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時,宣布大陸將大手筆提供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九千兩百億元)的資金,保障與非洲國家各項合作的推進,還當場免除了多個國家到期無法償還的債務。條件是雙方要落實五大合作「支柱」,包括政治上平等互信和國際事務中團結合作。這些是北京在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交往時,難以獲取的承諾。
在赴非訪問前,習近平和大陸代表在巴黎氣候峰會中大聲承諾,中國在二○三○年之前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最高峰,並在十五年內將單位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降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大陸電力目前百分之七十靠火力發電。因為有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的承諾,這次巴黎氣候峰會可能不會像六年前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一樣,最後甩袖不歡而散。
但就在氣候峰會開幕的同一天,大陸京津冀三地正被重度霧霾掩蓋,PM2.5突破每立方公尺一千微克,整個北京城被黃灰色霧霾全面籠罩。透過新聞,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幕景象。氣候會議會場中的西方參與者都說:中國大陸願意這麼雄心勃勃地減碳,不只是為了全球,也是為其本身利益,伯克萊加州大學一項報告指出,大陸平均每日已有四千人死於汙染;另一研究也指出,如果全球溫度上升不減少2°,上海在內的許多中國城市將被海水淹沒。
上個月十三日ISIS發動巴黎血腥恐攻後,日前美國南加州又發生與ISIS有關的殺戮,還有一架兩百二十四人的俄羅斯俄機在埃及被ISIS放置炸彈墜毀,全球民主和非民主國家在美國號召下,提高反恐規模和反恐合作的同時,有人也關心:北京是否會加入這一波以西方為主導的反恐合作?
在ISIS上月首度處決了一名北京人質後,習近平和李克強都作了「無法接受」的具體回應。北京領導人的表態算是一個含蓄地信號,表明中國大陸不會做新一輪國際合作反恐的局外人。
但中國參與國際反恐力度會多大,願意走多遠?還要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能營造到甚麼地步?大陸學者解釋說:中國在感知到恐怖主義這種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同時,對中國長期面臨的傳統安全威脅仍有極高的重視,其中國對美國因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後,給中國帶來的傳統安全壓力,尤為警覺。對西方世界以「雙重標凖」對待中國打擊新疆維吾爾穆斯林分離主義的政策,北京也相當不滿。但要美國把中國打擊維吾爾分離主義者作為國際反恐鬥爭的一部分,美國也做不到。因此西方世界相信:短期內北京應不太可能與任何政府進行太多的反恐合作。
中國的世界角色究竟如何?北京有自己的規畫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