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COP21)開幕前兩天,十一月二十七日,摩里斯.史壯(Maurice Strong)在加拿大渥太華去世,享壽八十六歲。幾乎無人留意,他是何許人?
沒有他,就不會有一百五十多國元首和四萬名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及企業代表出席COP21。有了他籌畫的一九九二年里約地球高峰會,才有COP21。
史壯堅信聯合國應成為一種世界政府,富裕的西方國家有責任散財行善,濟助地球上貧困的多數人。
一九六○年代,他從加拿大的石油產業致富,走上「環境主義」之路。一九七二年,他在斯德哥爾摩成立聯合國「環境會議」,宣布地球資源應為全人類所共享,不應被剝削以圖少數國家之利而虧待貧窮國家。他隨即成為「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創辦人。一九九二年,史壯達成他最大的事功,亦即成立「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公約」(UNFCCC),並在里約主持UNFCCC召開的〈地球高峰會〉,不但有一百零八位世界領袖出席,並達成核心原則:富裕的開發國家必須為主要由他們所製造的氣候問題付費,融資協助受害的開發中國家。
UNFCCC成立至今,主導了全球所有氣候變遷議程,每年召開大型氣候會議,其中最知名者當推一九九七年京都、二○○九年哥本哈根,以及目前在巴黎舉行的CO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