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南田村民把一袋袋沙包放在鐵皮屋頂上,避免屋頂被風吹翻。圖/尤聰光
台東南田村民把一袋袋沙包放在鐵皮屋頂上,避免屋頂被風吹翻。圖/尤聰光
【本報台東訊】「屋頂曬小米?是擋風用的沙袋啦!」台東縣最南端的南田村落,村民為抵抗強烈的東北季風,都在自家屋頂放置一包包的麻袋,不知情的民眾還以為是當地排灣族曝曬穀物的傳統,原來裡頭都裝「沙」。屋頂放麻袋成為當地冬天特有景象,村民還戲稱村落是「沙包村」。
不到百戶的南田村位於達仁鄉內,因擁有「南田石」、「阿塱壹古道」及「百年夫妻樹」而知名度大開,加上台二十六線開通至村莊,每年吸引不少遊客。
走進村內裡,眼光很難不被住家屋頂吸引,一包一包麻袋整齊放在上面,有的屋頂只有三、四個麻袋,有的放了十幾個。
有民眾疑惑,雨天也曬穀物,「不會壞嗎?」得知裡頭裝沙才恍然大悟。來自嘉義的吳姓登山客說,幾乎每一家屋頂都有沙包,如果不是村民解釋,他也以為是村民曝曬東西;想不到一般用來擋水的沙包,在這裡卻是用來擋風。
南田村靠海邊,部落住家建築幾乎是鐵皮屋頂,每到冬天吹東北季風,強大風勢從海面上來,鐵皮屋頂往往會被掀開。林姓村民說,曾經冬天早上睜開眼睛,「屋頂都不見了」,更別說颱風天。村民想出用沙袋的重量壓住鐵皮,比起早期用竹子固定,更省錢又方便,效果也佳。
高姓村民表示,「被外地客誤會很正常啦!」時間久了,麻袋破掉,裡頭沙子被雨水沖刷,會沿著鐵皮流下,就成了沙瀑,也是特殊景觀。
台東特色房屋
蘭嶼鄉「地下屋」:因應蘭嶼島上高溫多雨、多颱風的氣候,雅美族人就地取材,以樹幹為主要建材,四周輔以石頭砌成圍牆,發展出獨特的半地下屋建築。
卑南鄉、金峰鄉「石板屋」:排灣族與魯凱族因居住於山區,木造房屋不適多雨潮濕氣候,因而發展出以頁岩砌成的石板屋,一片片交互相疊,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