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佛門之行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5.12.05 語音朗讀 36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學院的同學,每天都要排班過堂,行進間也是一門自我觀照的修行功課。走路對佛弟子而言,除了是健康和修行之道,更要走出「佛教靠我」的弘法之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學院的同學,每天都要排班過堂,行進間也是一門自我觀照的修行功課。走路對佛弟子而言,除了是健康和修行之道,更要走出「佛教靠我」的弘法之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學院的同學,每天都要排班過堂,行進間也是一門自我觀照的修行功課。走路對佛弟子而言,除了是健康和修行之道,更要走出「佛教靠我」的弘法之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學院的同學,每天都要排班過堂,行進間也是一門自我觀照的修行功課。走路對佛弟子而言,除了是健康和修行之道,更要走出「佛教靠我」的弘法之道。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叢林學院的生活與走路關係密切,除了排班過堂,午後跑香、行腳托鉢、「朝山」時三步一拜、健走運動,都是「走路」。學習與修行需要有良好的體能,每天走路可以增加健康,促進思考能力,幫助身心得到平衡。 星雲大師說過「人要走出去,才有前途」,修行的道路並非都是平順好走的坦途,正如人生的前途,有時崎嶇坎坷,有時平步青雲。佛學院的學生走在學院的「成佛大道」上,踏著落葉,沿著樹蔭,感受那分濃厚的修道氣息,期許沉澱、思考,然後再出發。 年輕的學子們,在這裡學習,養深積厚,再從這裡「走出去」。古德說:「一鉢千家飯,孤僧萬里遊」;趙州禪師說:「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星雲大師說:「雙腳代替車輪,享受走路弘法」,可見走路是多麼地重要。 每天排班過堂,我們重複走在「菩提路」上,每天的心情感受卻不曾重複,每一步也不會是相同的一步。 透過走路,讓我們看到「無常」。今天變成昨天,昨天變成過去。踏出去的前腳,隨即變成後腳。花開花謝每天在發生,兩旁的樹木也在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生滅,「無常」在每一刻。 從一步一步的前進中,看到自己提起腳步踏下去,沒有「捨」去後面的一步,就無法跨出向前的一步。佛法和修行在哪裡?就在每一個腳下。 叢林學院的養成教育,秉持著開山大師的理念方針,期許同學們走出個人的「健康之道」和「修行之道」,更要走出佛教靠我的「弘法之道」。 佛學院的同學對走路又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走路也是修行 寺院行政系二年級╱知尊 健走經行,下坡時,我把身體挺直,穩住腳步,不讓自己因為斜坡的斜度而向下滑落。 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也會走下坡。這時候更要挺直腰板,穩定身心。到了平路,我並沒有加快步伐,仍是穩住腳步繼續往前,踏著落葉,沿著林蔭,感受大自然的景色。 人生路,有時候會在平坦期,沒有太多的起伏,這是休息的時候,也是儲存能量的時候。往往在這後面等待我們的,會是彎彎曲曲的上坡。 我順著道路的斜坡身體微微向前傾,收起目光,專注在每一個踏出的步伐。 當人生路走上坡時,則要順勢彎下腰,做到「屈膝」,學習「謙虛」。 修行,在隨時隨地。 平等的步伐 專修部一年級╱郭靜雯 披搭海青縵衣,走在前往齋堂的菩提路上,彷彿穿越著時空,回到佛陀時代。想像自己化身為羅睺羅,偏袒右肩,隨著長老沙門,托鉢乞食。這沙門的隊伍中,有化貧不化富的大迦葉、也有化富不化貧的須菩提、勤掃心地的周利槃陀伽、持戒清淨的優波離、善於演說的富樓那,還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行進間,褐色的縵衣隨著微風飄揚,沙門威儀具足,緩緩前進,攝受大眾,對佛法生起信心。 沙門雖來自不同階層,因佛法緣故,在僧團裡和合安住;如同佛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從花開落葉中體會佛法。 養成好習慣 專修部一年級╱李苑嫣 在佛學院需要走很多路嗎? 一開始我並不以為然。滿腦子的妄想、一心多用,讓我不覺察自己在走路。直到一顆雞眼長到了腳板底,從此我深感在學院走路的時間真多,排班上早課、去齋堂、跑香、出坡作務,來回都免不了要走路。 長雞眼讓我聯想到《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腿上的人面瘡。這段奇緣或許不是偶然,我因它而學會了「每走一步路,一句阿彌陀」,回向給它,希望它在我走路時不那麼疼痛。 半年過去,兩個星期前雞眼突然不再對我嘶吼。但半年來已慢慢養成走路念佛的習慣。就像一部動人心坎的電影會維持多久遠的餘溫?內心傳來一個聲音:「修行路上,好習慣的養成來自持之以恆的力量,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 活在當下 專修部一年級╱鍾沛嫻 「把路走好」「把腳提起來走路」……排班過堂時,老師總會貼心的叮嚀同學們要把路走好。嫌煩嗎?外在的鳥叫蟬鳴、信徒遊客的聲音,都遠不及內心所發出的聲音多呀!這短短的路程,選擇讓妄念紛飛還是聲聲佛號?偶爾驚覺自己在胡思亂想,馬上就提起正念,專心走路。 還沒來佛學院前,人家說我走路就像小紅帽一樣,蹦蹦跳跳。現在的我不敢說自己走得很好,但能經常覺知自己在走路,瞬間覺得人間淨土,就在專注的每個當下。 走出佛法 專修部一年級╱崔伈妤 走路,能走出佛法來嗎? 佛學院生活的排班過堂,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寧靜片刻。我們安靜地走,內心也在做自己的功課,有的念佛,有的誦經,有的持咒,不浪費每一刻生命。 走路,是佛學院的功課之一。威儀除了是外在的莊嚴,更重要的是訓練我們的心。老師常告訴我們:「心中有一把尺,走起來就會直,要把路走好,把路走正。」所以,走路也可以走出佛法。心正則路正,走路也可以用功,更要時時走在正道上。 前一篇文章 第189課.課文 老師的話 門在哪裡? 下一篇文章 第190課.課文 過客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6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叢林風光】叢林運動會 集體創作 實踐六度波羅蜜【叢林風光】 現代維摩 佛光青年歡喜修持【叢林風光】傳承師命 弘揚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