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國學勵志故事18 傷仲永記

文/錢文忠 |2015.12.04
3031觀看次
字級

在宋朝時,有個小孩叫方仲永。他出生於貧寒的農家,家裡自然不會有筆墨紙硯。方仲永從小不僅沒讀過書,甚至連書都沒看過,但他天資驚人。四、五歲時的某天,方仲永突然在家裡大哭,父母問他怎麼了,他說要筆墨紙硯。父親覺得很滑稽:「你這孩子,家裡從來沒這東西,你要這幹嗎?」便向鄰居借了一套筆墨紙。

方仲永拿起筆寫了四句詩,旁邊的讀書人一看,稱讚這是首好詩啊。一個四、五歲、從沒見過書本的孩子,居然能寫出這麼好的一首詩,大家都認為他是天才。

方仲永的父親種了一輩子地,兒子忽然成了神童,當然很自豪。方仲永的名聲也慢慢地傳到了縣城裡,縣城裡的富人和鄉紳都想請他作詩。這些人出於好意,想資助方仲永學習。誰知方仲永的父親認為,兒子既然是天才,那就沒必要再去培養,整天就帶著仲永走街串巷,展現本領。十二、三歲時,仲永依然能作詩,但他作的詩和同齡人相比,已沒什麼差距。到了二十歲時,仲永的詩已遠不如同齡人了。

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否則,他的才能只能泯滅,只能浪費。學習是一個過程,它就像加工璞玉一樣,必須經過切、磋、琢、磨,俗話說,嚴是愛,寵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引自《臨川先生文集》)

【譯文】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四句詩,並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釆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