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肢大王 為患者裝上勇氣

 |2015.12.02
4110觀看次
字級
因車禍受傷裝義肢的崔傑亞(左)、楊詔涵(右)日前不約而同回台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感謝義肢裝具師顏名延(中)讓他們走出新人生。圖/吳淑君
北榮重建中心的前身是「南京傷殘重建院」,民國三十八年跟著政府來台,還留有「一卡皮箱」記錄這段歷史。 圖/吳淑君
在重建中心四十多年的隋師傅說,他手上的刷子是民國三十八年跟著皮箱來台的工具。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我在幫人逗(台語意「裝」)腳手!」被稱為「義肢大王」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義肢裝具師顏名延,自我介紹時總讓人會心一笑;二十多年來,他為身障人士裝了無數「手腳」,看到患者有了全新的腳跨出人生,他跟著開心。

北榮身障重建中心前身是二戰期間國民政府成立的「南京傷殘重建院」,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重建中心還留有一卡皮箱記錄這段歷史。重建中心鼎盛時期有上百人員,曾組團下鄉,為全台小兒麻痺患者裝支架。

顏名延二十多年前實習分發到該中心,跟著師傅打模、修模,幫病患試穿、修改;師傅很嚴格,他想學更多,一大早就到醫院報到,打下深厚技術底子。

但剛來那幾年他很不適應,許多長輩因慢性病截肢,傷口腐爛,脫下義肢腐臭味四溢;最難過的是常看到長者被家人丟在醫院不聞不問,甚至子孫在老人面前爭產,讓他感慨不已;在這裡,他看到百態人生。

顏名延裝的每一副義肢,都有不同的故事。即將步上紅毯的吳庭瑤,前年發現骨肉癌,截肢後什麼人都不想見,接受化療,身體很虛弱;顏名延幫她裝上義肢,幫她重新站起來,看著她與相戀十多年的男友要結婚了,顏名延很有成就感。

來不及為病人穿戴

他和家屬一起難過

另一位二十歲出頭、骨肉瘤截肢的年輕男子,吵著要穿義肢走出去。顏名延日前到病房幫他打模,趕工兩天做好,卻突然接到簡訊「他走了」;做好的義肢來不及為對方穿上,顏名延難過許久。對方家人希望完成兒子心願,他建議燒紙紮義肢,讓男子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好好地走。

四十歲的楊詔涵去年騎機車摔倒被砂石車輾過、失去左腿,顏名延為他做義肢,帶著他走,告訴他要自己站起來,不要造成家人負擔;楊詔涵一步步走出自信,「我的痛只有顏師傅懂」。如今楊詔涵為了鼓勵更多人,好好走完人生下半場,常刻意穿短褲「趴趴走」,「我有警世意義,更要常出門走」。

每隻手腳都有故事

有人愛穿短褲走秀

二十二歲的崔傑亞,四年前出車禍,醒來左小腿已被截肢,看到媽媽很難過,他不敢哭出來。他和顏名延是專科、二技同學,顏名延看到他下樓梯「怪怪的」,為他調整義肢,此後他走起路來和一般人無異。

崔傑亞和楊詔涵日前不約而同回重建中心見顏名延;崔傑亞說,因不喜歡別人盯著腳看,只穿短褲出門一次。一旁的楊詔涵翹起二郎腿,在義肢上搞笑「抓癢」,他說,從不擔心別人怎麼看,遇到禮讓反而覺得「賺到了」;他拍拍崔傑亞的背,給他勇氣。

顏名延表示,他喜歡用對待朋友、家人的方式,鼓勵截肢患者站起來、自理生活,因此他為肢障人士裝上的不只是義肢,還有勇氣和信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