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相會 文化弘揚人間佛教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 |2015.11.23
2315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

二○一一年佛陀紀念館落成後,為落實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並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年合作協議,於佛陀紀念館展出佛教藝術,每年一次,今年邁入第四年,展出「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

常言:「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任何有形無形事件的產生與建立,都必須要靠「緣」,所以佛陀說:「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此次展出,讓我不禁想起佛光山與水陸法會的種種因緣……。

首創體相用合一

佛光山一向廣結善緣,每次啟建水陸法會,都希望以萬緣共成佛事,正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故名為萬緣水陸法會。

值此展覽之際,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提升宗教儀軌與藝術文化的研究水準,特別舉辦水陸畫相關課題的國際研討會。參與本次研討會的學者來自南韓、美、日、台及中國大陸等地,計十四位。研討會中特別恭請心定和尚擔任專題演講人,他除了講說,並現場示範水陸儀軌中的梵聲、直聲、書聲等唱腔。

水陸法會分南北

二○一五年十一月,水陸法會、水陸畫展、學術研討會,體相用三者一體,同時在佛光山舉行。這不僅是歷史性的一刻,更是有史以來首次將水陸相關課題作一大結集,因緣殊勝。

水陸法會在宋代以後有南北之分,在清中葉以前水陸法會主要以北水陸為主力,清中葉以後南水陸後來居上,成為漢傳佛教道統,北水陸則退出歷史舞台。南、北水陸的法會儀軌不同,義理性質也頗具差異性。

南水陸主要依據宋代釋志磐的《水陸儀軌》而來,明代雲棲袾宏(蓮池大師)重編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為依歸,該類儀軌主要以天台教法來貫通。至於,北水陸的儀軌主要依據宋代《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為圭臬,儀軌內容以唐密及華嚴教法貫通。

關於懸掛的水陸畫軸,南、北水陸二者亦有差異性,一般而言,南水陸一堂畫作約七十餘幅,分為上下堂;北水陸一堂畫作並無明確規範幅數,一堂大型的畫作可達一百五十幅,通常懸掛時並不分堂,而依序掛出。

來台展出眾緣合

現今台灣水陸法會所採用儀軌是南水陸,民眾對於北水陸儀軌與畫作不甚了解。此次展出以明清時期的北水陸畫作為主,藉此讓大家了解明清時期水陸法會的發展,以及水陸畫的歷史流變。

有人問星雲大師:「何謂生命教育?」大師回答:「因緣。」祈願展覽不僅提升大家對美的感受,也是一場心靈的饗宴,更是一堂值得細細品味的生命教育課程。

在此,要特別感謝共同主辦的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承辦單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以及參展單位山西博物院、河北石家莊依舊畫坊。此外感謝國家文物局顧玉才副局長、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王軍主任及策展人李天凱等,還有家師星雲大師的全力支持,才得以讓不同樣貌的水陸畫,能夠順利來到佛館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