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寧立興(右)代表致贈《毗盧遮那佛》給佛館,由星雲大師(左)代表接受。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圖為增長多聞天王、八部四位堅牢地神。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
【人間社記者陳德啟大樹報導】展出大陸晉冀兩地一百零二件明清水陸畫的「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十四日已在佛陀紀念館本館隆重開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軍、大陸河北省博物院院長羅向軍、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寧立興、以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等人,共同啟動展覽之燈。
這場「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以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寶寧寺明代水陸畫、太岳區康熙時期的水陸畫及清代神像式、牌位式水陸畫等為主,輔以石家莊依舊畫坊毗盧寺水陸壁畫的臨摹復原作品,選取正位神祇、天仙、下界神祇、冥殿十王、往古人倫、孤魂等共計一百零二件組展品(其中一級文物達二十件)。
北方畫展 宮廷風格
「星雲大師對兩岸和平發展,作出不朽的貢獻。」王軍表示,佛光山僧信共同為中華文化傳承而努力,讓展品水陸畫像能順利在台灣與民眾見面。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自二○一一年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簽訂五年合作計畫以來,以佛教文化為主軸,分東西南北的方位策展,此次是北方水陸畫展;明年期望有更大規模、超出水平的展出,為這項計畫案寫下圓滿句點。
林保堯教授提及,台灣二十幾年來,民間春秋兩季都有水陸法會活動,其真正根本,源自明代宮廷畫風的寶寧寺、毗盧寺。由於佛光山鍥而不捨的投注心力,促成在台灣首展的先例,也是大陸首次參與國際性水陸畫展展出;希望此次的「以法相會」,成為永遠的民間交流的開端。
無遮大會 功德殊勝
星雲大師侃侃而談佛光山水陸法會以法相會的盛況,提及儀軌始於南朝梁武帝時,由寶誌禪師制訂而成,為佛教超度亡魂、普濟六道眾生的大型法會。水陸代表一切眾生,平常人類和靈界眾生各有其處,利用水陸法會時齊聚,如同無遮大會,是不設門檻、免收門票的無障礙聚會,與會有緣大眾祈請佛菩薩保佑,相信靈界也會保佑大家。
出家七十八年的大師,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衷心期盼更多民眾與遊客能有機緣來到佛館,見識大陸國寶級文化藝術,了解兩岸致力中華文化的保護、交流。大師同時分享,多年來尋覓佛菩薩的蹤跡,終於明白佛菩薩就在當下,且如影隨形跟著他一起吃飯、走路、睡覺,所謂「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
昇華能量 利益眾生
「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不求神明感應,而要讓世界來感應我們」,大師勉勵眾人,要信仰自己,相信自己是個有目標、能精進努力的人,藉以自我改變、淨化心性,讓昇華的心靈、能量遍滿虛空,以心包太虛的胸懷,利益眾生,以「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信念,廣結善緣。
隨即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館員李天凱帶領貴賓、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一同透過水陸畫展,管窺北水陸儀軌的堂奧。此次展覽分為寶寧寺、毗盧寺、太岳區等水陸畫展區。其中負責毗盧寺壁畫複製臨摩之一的畫家姚淑龍也蒞臨現場,分享十年閉門作畫的堅持,終於完成艱鉅任務的心路歷程。並致贈三十幾公尺長的〈一○八羅漢圖卷〉與佛光山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