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幼兒教育受重視,每個孩子都是寶!老師需要付出的心力與承擔的責任愈來愈多,而甘之如飴的背後,有著令人敬重的使命,台中任教八年的「小嘉老師」黃嘉慧,與家長的互動可見一斑。
有家長寫卡片感謝黃嘉慧,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連串的挑戰與關卡,需要更多勇氣面對人生困難及挫折,所幸有位親切、耐心的老師引導他向前。」還有人讚歎她抓得到孩子的心!並轉告孩子放學後回家的情景:「我孩子一直說著妳的名字。」畢業生甚至放話,以後一定要常常回來探望老師!這些訊息是黃嘉慧的工作動力,也是成就感。
協助分析 了解動機改善
畢業於師範幼兒教育系的七年級生黃嘉慧對幼教的演變有些感觸,她說:「幼兒園不再是五、六年級生小時候的回憶:只是玩玩具和吃吃餅乾就可以等著回家了。」必須學以致用地分析幼兒種種舉動,然後與家長一起解決。
常有家長問飽讀詩書、了解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黃嘉慧親子教養與孩子行為的問題,如回家不肯分享學校發生的事、喜歡動手打人。她的角色就是協助分析孩子的個性、了解行為動機,給予有效策略,進而改善!
每一個孩子問題的成因都不同,需要同時了解成長背景和生活經驗才能找到答案。一位媽媽問她,孩子在家會莫名生氣、夜半磨牙,想知道原因,會不會是「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家長的質疑,儘管孩子在校表現良好,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老師也不能直接說沒有任何問題,必須給出消除疑慮的答案,否則家長對學校有不信任的情緒,未來溝通將事倍功半。
好在黃嘉慧的功夫不是白練的,表示這是「分離焦慮」的現象,所以回覆:「孩子在學校要適應大團體的生活,不如在家時自由,多少有壓力,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一起觀察,往往熬過練習社交的過渡期,他們就漸入佳境。」
黃嘉慧相信老師有責任安撫孩子的所有情緒,扮演良好的身教示範,所以她會輕輕說話、溫柔提醒,不曾抓狂、崩潰地吼叫。
營造溫馨 溫柔堅持公約
在教室布置上,她努力呈現飽含特色的民宿風,營造家一般的溫馨感受,更與孩子一起訂定生活公約,如和好朋友要相親相愛,不玩會受傷的打架遊戲;在教室要慢慢走,不遵守約定的人得在旁邊坐五分鐘。忽然有情緒的人,黃嘉慧會緊緊的抱著他,直到平靜,也會告訴孩子說老師好愛你,溝通時眼神一定保持平視,蹲下來表示重視,她笑說:「老師沒有黑臉、白臉,只有溫柔的堅持。」
將生活奉獻給工作、時數不亞於工廠作業員的黃嘉慧,坦言陪幼兒園孩子的時間比自己孩子要多,但因為收穫很大,才樂此不疲。「我覺得工作最大的成就,是家長信任我、孩子畢業後和我們也都是好朋友,從卡片到臉書、line的留言,還會找我出去玩。」畢業生最常說的話,是想留在幼兒園、不要畢業,黃嘉慧說:「大概是覺得這裡留下的都是快樂回憶吧。」
孩子的開心,是她工作下去的動力,曾有家長問女兒,媽媽和老師誰漂亮?女兒說都漂亮、都喜歡!表示老師在孩子心中扮演了不輸給媽媽的重要地位!不論是寫著我愛妳的卡片、加油的留言、一杯慰勞的咖啡或分享小孩回家一直想老師、說好愛老師的話,都讓她有「暖到會融化」的感覺。
同視親生 與童享受學習
自己生了孩子後,她對幼兒園孩子的發展認識更多,更懂得家長的感受,如秋天氣溫驟變,早上熱、下午就起風,她會在家長打電話來交代前主動和家長說:「我已經幫寶貝加衣物了!」午休時不只巡視孩子的被子,看肚肚有沒有蓋好、頭有沒有流汗,孩子睡著後,立刻關掉電扇、只留室內空調,全都當自己的在愛。
「教育很重要,我不敢想像如果老師沒有定時充電,只用舊有經驗該如何帶孩子。」她覺得老師和醫生一樣,在病毒一直更新的年代,沒有學習就跟不上變遷。她還說,孩子生、養、照顧都不容易,所以上課的時候會盡量給孩子面對挫折的機會,她強調,幼兒園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孩子準備好上小學,老師的夢想則是與所有孩子一起享受學習,「因為學習是很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