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圖數館總館開館半年,日前入館人數突破百萬,除了這位陳姓學生幸運得到館方禮物外,前後的讀者也連帶受獎。當然媒體也在館方邀請下發了新聞報導。在看熱鬧之餘,百萬讀者,和書香社會或者自我閱讀之間,一定有密切正相關嗎?或只是另類煙火罷了?
一座新穎的圖書館,加上諸多貼心和多元化導向,不難成為吸引人的文化場所。可是在另一面,卻有個更殘酷的文化凋萎在上演,一是數年來國內出版社在經營上慘不忍睹;二是一些報社所辦的文學獎,愈來愈得不到重視,似乎得靠高額獎金去倡導文學創作,社方也當成某種盡己社會責任去辦,如此下去不成為樣板也難;三是廣設圖書館之下,閱讀真的成了一種素養了嗎?還是把閱讀當成紙上連續劇或打發時間的另一種滑手機呢?
或許公共圖書館會無奈表示,整體閱讀風氣衰落,光靠圖書館是無力回天,在網路撲天蓋地下,圖書館只好用討好與投機去創造量化的美好成績。但別忘了,公共圖書館有個文化使命,那就是不把此當成秀場和追逐鎂光的政績;也不會如股市操盤般,用短視又拚量的成長,對外自誇自滿和自我肯定;反而當自省,對人民與這塊土地,是否喚醒了靈魂和對文明的尊重與謙卑?
閱讀本來就是自發又自然的心靈活動,現在不論是學校或公共圖書館,竟扭曲成了吃大餐或像百貨公司周年慶一般,怕無人知得敲鑼打鼓。閱讀是點滴間成大洋,現在卻搞成如衝浪活動,娛樂性十足,但卻失去了更多無價。
張勳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