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寧寺水陸畫〈隨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特尊之主居色頂天摩醯首羅眾〉。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妙功報導】佛教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各項藝術對中華文化有深遠影響,如繪畫、雕塑、建築等。為普及宗教藝文化,十四日起在佛陀紀念館展出「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明、清代水陸畫展」,透過佛教卷軸畫、紙版畫和壁畫臨摹復原方式,展示明清時期的北水陸法會圖像。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此次展出作品以山西博物院典藏的明清時期的北水陸畫作為主,展出一百零二件,在台灣水陸法會是使用南水陸儀軌,對於北水陸儀軌與畫作可說相當陌生。藉由此次展出可了解明清時期水陸法會的發展,及水陸畫的歷史流變,難遭難遇。」
佛光山每年啟建水陸法會,都希望以萬緣共成佛事,正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故名為萬緣水陸法會。水陸法會以飲食供諸佛菩薩及賢聖,下施法界一切有情,功德不可思議。
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水陸畫所繪人物眾多,皆以工筆重彩繪製,同時使用泥金技法,富麗堂皇。文獻記載,水陸畫始見於晚唐五代,隨著水陸法會的興盛而發展,繪製內容與軸數愈來愈多。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寶寧寺水陸畫,繪製於明天順元年至四年(西元一四五七年至一四六○年)。二戰前由寶寧寺典藏,抗日戰爭時運至綏遠。戰後保存於大同雲岡古蹟保管所,一九五五年改由山西省博物館典藏(現為山西博物院)。屬於國家一級文物,鮮少離開山西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出,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