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傳戒 2千信眾以戒為師

人間社記者陳德啟、李生鳳、蕭惠珠大樹報導 |2015.11.09
2106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為新戒開示,講授「戒」的重性。
近兩千信眾齊聚成佛大道,接受正授成為新戒。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人間社記者陳德啟、李生鳳、蕭惠珠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五年三天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昨日圓滿,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加拿大、印尼、法國、美國、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十二個國家地區、近兩千名信眾,以歡喜行佛之心受持戒法。戒會由星雲大師擔任得戒和尚,心定和尚、心保和尚、慧昭法師分別擔任羯摩和尚、教授和尚、開堂和尚。

講戒課程由心保和尚於檀信樓禮堂講「五戒」、泰國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講「菩薩戒」、宗委會主席辦公室主任慧思法師講授「青年五戒」,並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得戒和尚語錄」,希望眾人遵守戒律而修心養性,以三好、四給為生活準則,達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遠離貪嗔痴 定慧雙修習

永本法師講授「得戒和尚語錄」,藉由《貧僧有話要說》內容,娓娓道出星雲大師一生「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心念,帶領僧信二眾建設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積極推動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各項活動,落實人間佛教。

心定和尚講解菩薩戒,強調緣起法的重要,希望受戒者能不染著世間一切,「應無所住」;能祈願一切眾生離一切苦,獲得涅槃寂靜的快樂而「生其心」。期勉大眾發大悲心,行善利益他人,以定慧雙修淨化身口意。

慧思法師幽默地講授五戒,從生活實例中,說明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用意與益處,藉由具體實踐與行持方法,將其真義化為生命的力量。因貪、瞋、痴而犯戒,不只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更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戒如五寶貝 享用一輩子

八日舉行正授,由心保和尚及慧任法師、慧應法師擔任三師,主持大典。眾人雲集大雄寶殿前成佛大道上,依序排班。儀式超過兩個小時,考驗體力與耐力,但因求戒法的誠心和決心,所有人動作整齊畫一、莊嚴攝受。有些老菩薩因身體因素,必須坐在兩邊長廊座椅上,仍堅持參與全程。

正授大典後星雲大師對新戒開示,宣說「人間佛教新戒條」。大師先問,受戒是自我束縛、是不自由?大師再答,戒如指引方向的道路、提供保護的圍牆、照亮黑暗的陽光、清淨心性的活水、傳授真理的老師。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談及忍辱之道,大師強調,罵人的話如「仰天吐唾,唾不到天」,不妨口先忍住,只以微笑回應;既然受了戒,就要效法佛陀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智慧,提醒自己「不計較」,讓自己居於愛與慈悲的高度。大師提醒戒子,經過三天兩夜的戒會,要把道路、圍牆、光明、活水、老師等寶貝帶回家。

親人成道友 共修有力量

此次戒會有不少家庭全家大小一起受戒,如同別開生面的家庭聚會,大家各有不同的感受,在道上凝聚向心力,共同精進。

來自桃園中壢的彭茂盛帶領一家四口受持五戒。妻子劉瑞宜表示,她最近索取《貧僧有話要說》,才剛閱讀書中提及「五戒」,先生就幫家人報名五戒了。劉瑞宜說,新婚時曾來佛光山度蜜月,長期以來也參加山上的法會,不過戒會是第一次。她笑稱:「朋友們都以為受五戒就是出家,不了解受戒的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