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軍政府二○一○年將政權轉移給文人政府,吸引大批外資投資,但緬甸這五年來在全球經濟中仍是個不夠穩定的據點,專家擔憂,大選後局勢如果不穩定,將是經濟發展的大風險。
路透社報導,對美國與那些解除緬甸制裁的國家而言,十一月大選是緬甸軍人是否實現交出政權承諾的主要考驗。
執政黨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與緬甸前軍人統治者結盟,讓經濟成長達到百分之八點五,外國直接投資今年突破八十億美元,是改革獲得進展的證明。
不過,緬甸五千一百四十萬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一每天生活費仍不到一點二五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元),實際狀況是農村貧困或是幫派控制了都市貧民窟,而工廠受薪員工僅能勉強維持生計,公共服務設施幾近缺乏。
在仰光的台商認為,不論政權是否更迭,投資環境不會劇變。宏全國際集團緬甸分公司總經理黃資傑指出,緬甸政府在改革開放,不斷有外資進入仰光或其他地區,其中以中國大陸、日本、泰國、新加坡及韓國最多,台商則多集中在仰光地區,像宏全是隨著美國飲料大廠的供應鏈進入緬甸設廠。
目前緬甸政府正大力吸引外資投入公共建設,所以多數的政策都會延續下去,不會有過去一夕劇變(全部收歸國有)的情況發生,對台商來說,仰光當地的投資條件比較成熟,工資低廉,但公共設施不足仍是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