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雉不敵泰國鮕鮘 文與圖/蕭士塔 |2015.11.08 語音朗讀 22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水雉曾一度野外瀕絕,近年積極復育才略見成效 。圖/蕭士塔 水雉幼雛好不容易孵出,卻常遭外來魚種吃掉 。圖/蕭士塔 泰國鱧生性兇猛,適應力強,在自然界少有對手 。圖/蕭士塔 文與圖/蕭士塔 外來魚種強烈威脅水鳥的生存,台灣凌波仙子產下的蛋及幼鳥,更因此而遭到泰國鮕鮘、泰國鯰偷襲被吃掉,幼雛也遭到攻擊,使台灣水雉保護工作嚴重受挫! 凌波仙子受脅 棲息在台南市菱角田的水雉,前陣子停在菱角田中築巢繁衍後代,沒想到泰國鮕鮘、泰國鯰這兩種兇惡的外來魚種,因為可以浮出水面呼吸,水雉建於菱葉上巢中的蛋,以及剛孵化出來的雛鳥,竟被水中的泰國鮕鮘、泰國鯰吃掉。 水雉又稱凌波仙子,因在菱角田築巢育雛,也稱為菱角鳥,主要棲息於台南市的官田、下營、六甲、麻豆、新營、鹽水等區的菱角田,曾瀕臨絕種。在政府及保育單位努力下,菱角農也協助保育,水雉數量雖逐漸增加,卻也面臨環境惡化,族群難以大量繁衍的困境,原因之一是菱角池水中的天敵太多──泰國鮕鮘及泰國鯰,兩種魚都可以浮出水面呼吸空氣,像蛇一般神出鬼沒吃掉水面巢中的蛋或幼鳥。 泰國鱧超兇猛 一開始,保育人士以為蛋及幼鳥是被蛇吃掉的,花時間觀察才知道是兩種外來魚種幹的好事。泰國鮕鮘又稱為泰國鱧,是極強勢的外來魚種,早年引進台灣後,與台灣鮕鮘的棲地重疊,其兇猛好吃的習性排擠其他魚群食物來源,讓台灣鮕鮘瀕臨絕種。 泰國鯰又稱為泰國塘虱,早年引進台灣,養殖業者餵以死豬死雞等禽畜屍體,水質混濁惡臭也照樣可以存活成長,現在已不用動物屍體為飼料,流落在野外的泰國塘虱強勢繁衍,讓本土塘虱瀕臨絕種。泰國塘虱與泰國鮕鮘一樣,可以用胸鰭在陸上「行走」尋找水源及食物,順利度過乾旱,生命力超強。 啟動擒兇機制 菱角田引進曾文、烏山頭水庫的水源,泰國鮕鮘、塘虱的幼苗也隨之進入菱角田成長,牠們無所不吃,從水底吃到水面,原本生物多樣化的菱角田,成了兩種兇猛外來種的天下,連水禽也遭殃,浮游在水面的小水鴨,很容易被牠們咬住腳拖入水中吃掉,或是腳被咬斷,水雉的蛋及幼雛更是逃不過。 位於官田區的水雉教育生態園區想辦法要除去兩種水雉殺手,垂釣或籠子誘捕都緩不濟急,用魚網一次撈捕數百尾,仍難以徹底清除。今年水雉繁殖季十月初結束後,園區找到嘉義大學協助,希望能尋求更有效的方法,減少水雉殺手的數量。 (本文由《台灣動物新聞網》提供) 前一篇文章 印尼人牛同樂 大洗泥漿浴 下一篇文章 厚皮河馬 行動迅速動物喪膽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