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牛同樂 大洗泥漿浴

文與圖/安娜 |2015.11.08
2475觀看次
字級
印度尼西亞巴東賽牛過程的激烈情景 。圖/安娜
馬都拉族人將牛兒打扮得光采奪目。圖/安娜
載譽歸來的牛兒,主人會加倍照顧到天年。圖/安娜
馬都拉族人賽牛已延續上百年歷史。圖/安娜

文與圖/安娜

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最聞名於世的年度活動就是該島西部的傳統 「巴東賽牛節」!同樣的,爪哇島東北部的原住民村落馬都拉族人,百年來同樣保留著賽牛的傳統習俗。

賽牛求順不求快

事實上,蘇門答臘巴東一帶的農閒活動雖名之為「賽牛節」,但其實這項延續已一百多年的傳統活動,比賽重點不在於比賽誰跑得快,而是在於主人和牛隻之間能否默契十足的在二十公尺寬、一百公尺長的泥田中盡情奔馳,體驗人牛共洗泥漿浴的滋味。

一旦人牛默契不足,或是主人技巧欠佳,不是主人被甩出賽道、摔進泥淖中,就是牛兒像無頭蒼蠅般向兩個方向分別跑得不知去向,把主人扔在深可及足踝的水田中,一臉泥濘和無奈,惹得觀眾一陣嘩笑。

婉言為牛兒打氣

巴東賽牛活動一般是在收割季節結束後,在蘇門答臘島各村落輪流舉行。當地居民用木製工具把兩隻牛並排在一起,帶著參賽者在約兩百公尺長的水田裡快速奔跑,一路上泥槳飛濺噴發,場面驚險萬狀,至於活動的評判標準,並非跑得最快是冠軍,必須由起點至終點都跑在一條直線上才能成為勝利者。

初抵Tanah DatarTabek村,就看到賽牛場地兩邊早已架好護欄,全村百姓齊聚場邊、歡樂聊天,沒有任何比賽的緊張氣氛。賽場正前方約五十公尺的田地上,則有數百頭水牛集中在一起,只見主人正好言婉語為牠們「打氣加油」,場面頗為壯觀。

奔馳間泥漿四濺

中午時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齊聚場邊,不但自身做好萬全的防泥保護措施,相機鏡頭也全用保鮮膜包覆起來。此時天上突然下起暴雨,比賽在沒有任何號角、擂鼓的情況下突然展開了!只見方才還頗為溫柔的牛兒,瞬間全變成了興奮躁動的野牛,以極快的速度衝入賽道,頓時泥漿四濺,一路狼藉,如一場突如其來的急雨,才一個多小時,比賽就結束了。

雖然整個過程看起來十分輕鬆有趣,但轉身一看,場邊竟有農夫被飛蹬的牛蹄踹傷胸口,不省人事地被抬了出去;也有農夫在狂奔中腿部抽筋、摔入泥塘而痛苦掙扎,可見水田賽牛,對牛兒而言或許是小事一樁,但對農人而言卻是極大的考驗!

馬都拉賽牛盛會

另一處保有賽牛傳統的村落,位於爪哇島東北部馬都拉島上,此地是馬都拉族人聚居地,與泗水僅隔一狹窄海峽,遊人可從泗水乘船去該島。

馬都拉島的賽牛同樣起源於古代,比賽通常在八月舉行。其賽牛方式是將兩頭雄牛背上裝上軛梁,騎師坐在梁中鞍座上。一次比賽分若干組,每組由二、三對雄牛參加。古時都在田邊或草地舉行,如今馬都拉賽牛則在村鎮的體育場內舉行。

勝牛從此受禮遇

賽牛場標準賽場長一三○公尺,寬四○公尺,沒有跑道或隔開的界線,只有起點和終點。賽程最少為一○○公尺,速度最快者為冠軍。所以參賽者會精心挑選良種雄牛,賽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訓練。臨賽前幾天,主人更會餵牠們雞蛋及蘇打水、胡椒等食品,以增強體力,亢奮精神。

比賽那天,賽牛都被打扮得格外精神漂亮:頭上、背上及項部全都佩以種種光采奪目的飾物,別上五顏六色的鮮花,頸下則懸掛著巨鈴。

一場賽牛,不僅是力量、速度的角逐,同時也是裝飾,藝術的比賽,當地居民也把活動當成節日慶典看待。

回到村上,載譽而歸的勇士會受到隆重歡迎,有的甚至舉行全村盛宴。

根據傳統,獲勝的牛從此受到特殊保護,不許宰殺或出售。按迷信說法,誰不珍視獲勝的賽牛,誰就會遭遇厄運。

而這幾項賽牛活動,和西班牙奔牛節心意相通之處,就是不論牛兒有沒有跑完全程,或牛兒是否不小心讓人受傷,主人事後都不能生氣也不能處罰牛兒,只能當成是農閒時節人牛同樂一場的趣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