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 難民危機 如何解套?

文/林亭儀、江今葉、中央社國外新聞中心編譯組 |2015.11.01
2081觀看次
字級

自二○一○年底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連年戰亂已造就不少流離失所的難民與經濟移民。敘利亞動盪局勢,再加上極端組織IS伊斯蘭國的大肆虐殺,今年自中東出走的難民人數達到歷史新高。行路難。逃離戰火的長路漫漫,何處是家?

難民危機並非一日之寒,一昧安置也絕非長久之計。面對大批跋涉險途而至的難民,除了考驗歐洲國家的危機處理,尋求「治本之道」也成為最迫切的重要課題。

本期專題深入討論歐盟與聯合國在難民問題的困境中,如何尋求解套策略;而歐洲第一經濟體、擁抱難民的最大國德國,在難民危機上又面臨哪些考驗?

聯合國

歐洲難民危機惡化 難為無米之炊

大量的中東難民迫使歐洲聯盟國家必須亟思對策,實際上,援助難民的聯合國難民機構早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並無足夠預算援助難民,多次呼籲全球必須積極因應難民危機。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簡稱聯合國難民署)約旦主管哈波日前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控捐款國家選擇「便宜選項」(cheap option),以致無法提供敘利亞足夠的援助,導致歐洲發生難民危機。

他說,國際社會對敘利亞鄰國如約旦與黎巴嫩等投入更多資金,比較有成本效益,因為有超過四百萬難民到此尋求庇護。

資金短缺迫使難民署減少對逃到這些國家難民的援助,導致更多人試圖前往歐洲尋求庇護。哈波談到越來越多難民想要逃到歐洲,因為許多難民在審核過程中必須在偏遠沙漠等待,他呼籲約旦應加速對敘利亞難民的審核程序。

他指出,難民覺得遭到國際社會與援助機構背叛,這是為什麼會出現有些難民流回敘利亞,但更多難民潮繼續往歐洲或更遠離家鄉的地方流動。「歐洲與波灣國家最明智的措施是對約旦和黎巴嫩提供更多援助,兩、三年前我們已要求過。」

難民署今年對敘利亞危機的援助資金短缺百分之五十或五億美元。

歐洲庇護制度嚴重不良

各國需合作以謀改善

哈波說,把難民安置在歐洲的作用不大,國際社會最終仍必須協助還在中東國家尋求庇護,以及在敘利亞境內流離失所的數百萬難民。

聯合國預估,今、明年預期至少會有八十五萬名難民橫渡地中海,前往歐洲尋求庇護,這個數據僅是保守估計。

難民潮並未因為天氣即將轉冷而趨緩,因為德國宣布放寬對敘利亞難民的規定,許多人似乎受到激勵。多數難民會先抵達希臘,接著經由巴爾幹半島到匈牙利後再轉往德國。

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古特瑞斯表示,歐洲的庇護制度雖然機能不良,但如果各國能共同合作,難民危機仍然「可以控制」。他表示:「如今每天有四千難民抵達歐洲,這項制度已經亂了套,絲毫無法以有效率和人道的方式處理問題。」

英國《電訊報》報導,聯合國警告,由於許多國家陷入宗教戰爭而崩解,大量移民從中東與非洲湧入歐洲才剛開始。聯合國移民與難民特使蘇瑟蘭認為難民危機不是暫時的現象。

蘇瑟蘭認為,難民問題被錯誤地看成是歐洲危機,但並非如此,每個國家在聯合國條款之下都有一樣的責任。

他指出,一九七○年代,全世界收容數十萬名越南船民,這次歐洲之外的國家寧願反其道而行,「當事件結束後,歷史學家將會非常嚴苛地評斷我們。」

歐盟 天平兩端尋求平衡點 難解難民問題

一艘又一艘的移民船進入地中海海域,另一批則是突破土耳其與申根國家邊境闖進歐盟,還有人不惜走上千里,試圖從北歐進入歐洲,這讓今年進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寫下歷史新高,前七個月已有至少三十五萬難民闖關歐洲。這場被歐盟官員籲為二戰以來最大的移民危機,也是歐盟現在最大的挑戰。

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九月初在任內首度對歐洲議會的咨文報告中,花了近一個小時闡述歐盟的難民政策。演說中他不時以感性的言語,指出歐洲人不該遺忘,在某個時期,幾乎所有歐洲人都曾經是難民。

榮科表示,過去有數百萬歐洲人在宗教、政治迫害、戰火、獨裁中逃亡,歐洲不應該忘記給予難民基本人權的重要性。

對於歐洲人來說,人權是他們最重視的普世價值,也很驕傲且認為因為有歐洲人的犧牲和爭取,現代人才能享受高度自由的人權。全歐洲各地都有民眾願意打開家門,接納沒有地方棲息的難民。歐洲人對人道的關懷,是他們從小就學到的重要課題。

難民基本人權不容忽視

但一昧安置非長久之計

但誠如英國首相卡麥隆所言,難民安置絕非長遠之計,不僅無法解決中東內亂問題,更會向難民傳達錯誤訊息,變相鼓勵他們尋求偷渡歐洲。

卡麥隆絕非是一家之言,許多中東歐國家也都對大規模收容難民有異議,擔心造成社會不安與政府財政壓力。

中東與非洲難民多數和歐洲國家的宗教與種族不同,許多人甚至不會說當地語言,即使有義工協助,有政府提供必要的教育,但要融入社會並非易事。許多前往中東參戰的聖戰士都是出身歐洲的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因為在社會飽受歧視轉而向極端穆斯林教義組織尋求認同,也讓部分國家堅持不收穆斯林難民。

政府財政壓力也是考量因素。並非每個歐盟國家都和德國一樣經濟表現穩定,要安置如此龐大的難民需要的不光是同理心與人道精神而已,從住宿、飲食到教育,在在需要花錢;但對希臘和義大利這些還在谷底掙扎的國家來說,哪來的財政預算?歐盟又能提供多少協助?

也因為這樣,歐洲各地反移民聲浪不斷升高,從比利時、英國到斯洛伐克,都有政治人物質疑難民身分,懷疑許多人只是單純的偷渡移民,不應該放他們進來。許多國家反移民團體也不斷向難民挑釁,甚至傳出放火燒難民收容中心的攻擊行為。

為了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穩定,許多歐盟國家已表明不願收容太多難民,甚至緊縮國內的難民申請程序,減少難民人數。丹麥政府更是直接在黎巴嫩媒體刊登廣告,希望「勸退」難民前進歐洲。

不可否認,難民確實值得所有人的協助與關懷,歐盟站在人道立場也很難向難民說不。只是該怎麼在天平的兩端找到平衡,考驗歐盟領袖的智慧。

德國 展臂迎難民 歐最大經濟體受考驗

前所未有的難民洶湧而至,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敞開雙臂,舉國上下忙著安置難民,體現世界大同、同舟共濟的人道精神。唯有健全的國家才有能力接納難民,但一時之間湧入大批難民,也衍生出不少問題。

德國社會並非全都接受難民。根據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上個月委託民意調查機構Infratest dimap所做的「德國趨勢」民調,面臨源源不絕的難民湧入,全德國將近六成民眾沒在怕,但也有將近四成民眾表示,對於龐大數量的難民湧入自己國家,他們感到擔心。

身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是全歐洲聯盟(EU)中,收容最多中東戰爭難民以及歐洲東南部經濟移民的國家。

難民收容所雖是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但居住品質低落。北德衛星網(NDR)女記者賈巴里內喬裝成加薩難民,混入北德難民最先報到的接待所,在那裡度過五個夜晚。

她親身體驗的感受是,難民被晾在接待處,資訊不充足讓她感到絕望。除了接待處的承辦人員不夠友善,規畫不周更是徒增混亂。

難民湧入挑戰經濟

也填補勞動力缺口

德國在騰出空間安置紛至沓來的難民上遇到困難,九月中恢復邊界管制。對於重新恢復邊界管制,反對者多於贊成者。有九成民眾樂見歐盟達成協議,讓所有二十八個成員國協力接濟難民。

儘管民眾大多願意對難民伸出援手,還是發生反移民示威及一連串鎖定難民庇護所的縱火攻擊,難民收容所成為仇外、反派人士的攻擊目標。據德國內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有二○二起針對難民收容中心的攻擊事件,相當於去年一整年的數量。

大批難民湧入對德國經濟是挑戰,但也是契機。德國目前失業率百分之六.四,是兩德統一以來最低,不過德國生育率低且人口快速老化,熟練勞動力日益不足,難民移入或許有助於填補勞動力缺口。總理梅克爾表示,尋求庇護者應該儘速投入就業市場,以融入社會。

這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多難民湧入歐洲尋求庇護。許多中東地區民眾為了逃離祖國戰亂與壓迫遠走他鄉,在路途中喪失生命,就算費盡艱辛抵達目的地,等著他們的是更多挑戰。他們必須一切從新來過,克服語言、文化障礙,努力融入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