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堺雅人主演的日劇《Dr.倫太郎》,講述精神科醫師倫太郎以「同理心」行醫的故事。
倫太郎中學時,母親因罹患重度憂鬱症自殺,他相當內疚當時不但沒有察覺,還一味要母親加油。母親去世後倫太郎自責、悲傷許久,直到有一天被電視上的喜劇演員逗笑,他自此決定要從事能療癒人心的職業。
倫太郎診療時會將自己擺在與病患相同的角度,仔細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之產生共鳴,最後再溫暖地說「請不要再努力了!」這句看似不負責任又不專業的話,實則帶著讓患者重新站起來的巨大能量。
在生活上,當親朋好友帶著疲憊的心向我們吐苦水,我們總習慣性的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卻未深思,這麼做是不是會加重對方的壓力。
或許對我們而言,加油代表鼓勵,但對身心俱疲者來說,「加油」的潛台詞是:「你沒有全力以赴!」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忘了傾聽和接納的重要性、忽略照顧他人的情緒。
換位思考會發現,自己需要傾訴時,也是希望別人帶著同理的感受。這時,如果聽到一句「我可以了解你的難處」,恐怕會立即淚崩吧!認同與尊重對方的情緒,比起一味要求他們再努力,更能夠讓人重新獲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