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書璿
臉書最新動態得知,昔日當兵一起受通資有線電訓的鄰兵結婚了,並育有一子,模樣相當可愛。
我是海陸、他是陸軍,起初因為軍種不同氣氛還有些隔閡,到了結訓前兩個禮拜大家處得非常融洽,還私自舉辦「肝膽相照」從外面帶家鄉零食、泡麵在寢室大嗑起來。
下部隊時,因為我天生是個容易緊張的人,適應力非常不好,不斷找人聊聊心裡的不安惶恐,尋求撫慰。那時我們互相鼓舞,並相約退伍來一場環島旅行,但下部隊匆促倉皇,只交換臉書、偶爾按讚,也未再深究細節。
退伍不久,尋覓新工作展開新生活,投遞履歷等面試通知的過渡期,要是無聊就和新訓同梯P到處走走。我們選擇不曾到訪臨近的火車站名,從川流不息的桃園站到富岡或楊梅等等人煙較稀少的地區踏青,倒有種冒險的感覺。
也許是早已望穿人潮景點、食物攤販的陷阱,於是選擇小站旅行,有趣的是,當心底愈是預設那邊不會有什麼,愈是柳暗花明。一路上看了許多一望無際的田野、清澄的水溝、鄉下孩子才有的富足笑容,都是都市沒有的風景。而因為都在走路沒什麼消費,一天下來花不過一百多元,可是很充實。
有一次,我們走進一間不起眼的小吃店,手機馬上彈出通資訓鄰兵丟來的訊息,他問:「你在哪裡?」我覺得突兀,因為很久不曾連絡,怎劈頭就問我在哪裡?但還是回他:「富岡。」他傳來:「你看看前面。」我一眼便認出他,坐在前桌,頭髮稍長了,皮膚更為黝黑,開朗笑著。
「你怎麼會在這裡?」我滿臉欣喜湊上前問。
「我在這裡做水電。」他回。
仔細一看,桌上擺了一個繫在腰上帆布材質的掛袋,袋裡全是十字起子等工具,附著一層灰塵。我們閒聊一會,感覺耽誤到他的休息時間,便草草結束。
那刻的他離通資訓不是很遙遠,我說的不是時間上的遙遠,而是感覺上的遙遠,有一種難以捕捉的氣質,那種氣氛下,要不是占用他休息時間,我很可能笑笑地向他提起通資訓時的環島約定。
不過我沒有,除了怕再耽誤他的休息時間外,還有另外一點,就是我已經是個只踏足幾個偏野小站,就沾沾自喜的人了。
退伍前那未來遠大的抱負,似乎也跟著環島約定一起被殲滅了,想起不禁懷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懷有退伍後執行那些不著邊際的巨大憧憬與夢想。只因為那些達成夢想標的的人們,也有人服過兵役?
只是一直望著看不見前方的轉角,就覺得轉彎處綻放的一定是煙火啊,明明聽見零零散散的爆破聲,卻未料到爆破聲的本身,很可能也只有爆破罷了。
小吃店互道再見後,我一直感到羞愧,於是上一份報社工作離職,打定去環島,時間和安全考量選擇火車做為交通工具,在台東都蘭住宿時,巧遇一個今年升大學的弟弟,他說徒步環島已經三十九天,我對他感到無比尊敬。
因為住的是青年旅舍,有共通空間,等他休息片刻後,大伙在客廳閒聊,一面稱讚他的勇氣、一面佩服他的毅力,央請他多說一些故事。
他話起先不多,之後侃侃而談,一會說為了過世的姐姐而走,卻把意義說得牽強;一會說想認識更多對他有幫助的人,以後可以找到自己的職業和目標。準備就寢時,他請我們每個人按他粉絲頁讚,並在隔天又提醒一次。
那刻,我重新省思環島的意義在哪,是自由的解綑,還是貪戀渲染的光芒而已?
當我再看見通資訓鄰兵傳來的喜訊,新生的小嬰兒好可愛,不像他那麼黑,他是工作晒黑的吧?滿臉洋溢著笑。
最後他有獨自或夥同友人去環島嗎?也不必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