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瑜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最新發布的統計資料,在北韓約有萬名佛教徒,以及遭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毀壞的數百座佛寺,其中,包括象徵南北韓和解的佛教聖地金剛山、有五百年歷史的新溪寺(Shingye Temple)。去年三月,南韓最大的佛教團體曹溪宗,與北韓佛教聯盟達成修復新溪寺的協議,首度同意讓南韓僧侶進駐監工。曹溪宗募集約二十七萬美元的復建基金(預估總工程費八百萬至一千萬美元),自去年九月正式動工至今已滿周年,預計二○○七年竣工。
金剛山位於朝鮮半島江原道東海岸的北韓領土,貫穿朝鮮半島分裂的象徵—非軍事區。一九九八年,南北韓分隔五十餘年後,北韓首次向南韓開放的第一個旅遊景點就是金剛山,因此金剛山成為南北韓和解的象徵。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以「願生高麗國,一見金剛山」的詩句,讚美金剛山,隨著四季變化而呈現不同美景—春季花崗岩上晨露,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如金剛石,故稱金剛山;夏季因溪谷和山峰被綠蔭遮蔽,又稱蓬萊山;秋季有滿山楓樹與松樹相間,故稱楓嶽山;冬季以裸露的奇石而被稱皆骨山。
其主峰毗盧峰高一千六百三十八公尺,東西長四十公里,南北長六十公里,總面積五百三十平方公里。山分為三部分:以萬瀑洞溪谷的峽谷美為特色的內金剛,以萬物相地區山嶽美為代表的外金剛,以東海海岸由湖泊、大海、奇峰異石和綠松林組成的海金剛。
金剛山現存阿彌陀如來座像、磨岸三尊佛等佛教遺址的表訓寺、正陽寺與普德庵等古剎,也有上八潭、萬瀑洞以及刻寫著各種字跡的玉流洞。